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按理来说,侦探的作用应当是把复杂的案情简单化。简单到就算是山村操这样的警察也能听得明白。
    但很多时候,事情其实恰恰相反。
    他们会把案情搅的更加复杂,搅的人云里雾里,只能被迫跟着他的节奏,直到谜底最终揭晓时,才恍然大悟,道一声原来如此。
    绝大多数的侦探都热衷于探寻犯罪分子的心路历程。他们格外喜欢把自己代入到犯罪分子的视角,以此来追根溯源他们的作案手法作案流程。
    至于说像指纹这种决定性证据,往往会被他们当做最终的杀手锏。
    他们通常会先把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说的分毫不差,在犯罪分子心理防线基本被攻穿,却又心存侥幸、垂死挣扎、歇斯底里之际,再把这样的证据掏出来一锤定音。
    讲究一个温水煮青蛙,慢慢折磨犯罪分子。
    这样做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就是麻烦、费事、效率低下、浪费时间。
    侦探的这种破案手法,其实是上个世纪乃至上上个世纪,科技水平不发达,甚至说人均胎教级别时的无奈之举。
    那时候能搜查到的证据太少,只能被迫去揣摩凶手的心思,猜测他可能的犯罪手法和倾向。
    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还依旧抱着老一套来破案的侦探,多少有点开历史倒车的嫌疑。
    不过也能理解。
    因为绝大多数的侦探都是人为虚构出来的。
    并不是他们想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是创作者需要笔下的角色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如果故事的开头出现了一把枪,那在故事结束之前,这把枪一定会想。
    只要设计好的东西一定会被用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放到侦探小说中就是,创作者精心设计了一套精妙且复杂的犯罪手法,或者说一个绝妙的诡计。
    那他就一定会让笔下的角色把这套手法或者诡计给完整的揭示出来。不然岂不是白设计了。
    陆仁对此表示理解,但要说这种推理派的破案手法和效率有没有关系,那多半是不沾边的,就算有也是负相关。
    至少他本人做不到能在短时间内摸清作案手法,等到侧写满级还差不多。
    好在现在也不需要那么麻烦,抓住嫌疑人的一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叶无尘赶山打猎重生后要奋斗?我转头抱紧富婆大腿凰命:我的官场人生负鼎热痒都市官场:仕途巅峰,从公务员开始快穿白月光穿进be剧本嫁给前夫死对头:我怀了,他疯了!我写的盗墓小说成为考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