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前三月开支,后九个月都需要欠钱。(隆庆开海,根本原因在于财政困难。)
    崇祯接手以后,税征每况愈下,最好的就是崇祯元年。之后每年下降。
    毕自严愤怒的写到,如今遍地流民,是因为朝廷的税收很高吗。
    其实一点也不高,朝廷的税率非常低。
    一亩平均征收00344石,差不多三十亩才征收一石。
    官田收0053石,民田00335石,其它根据土地性质的不同,有所偏差。
    这么低的税为什么会导致北方六省,出现遍地流民。
    那是因为士绅兼并了大量土地,不交税,把税摊平到了自耕农身上。导致自耕农的税负几十倍于朝廷的标准。
    杨凡看到这里,也不禁感慨,老毕真是真君子,真敢说啊。
    把天下士绅兼并土地,掠夺明天的事情撕掉了遮羞布,暴露在日光之下。
    老毕的身份摆在那里,他是大明财政负责人,各种数据罗列清楚,十分权威。顿时引起了极大地轰动。
    天下人从来不知道,崇祯朝的税收不到洪武朝的五分之一,原来原因在这里。
    老毕的文章一传出,顿时激起了十三省的物议沸腾。
    很多不认字的农夫,也听城里茶摊、酒楼读报的秀才读报,知道了这些内幕。田间地头都在谈论士绅的恶行。
    一时间,舆论翻转,从议论皇帝到开始指责士绅。
    现在苏报流行开来后,很多酒楼和娱乐场所都有聘请穷秀才来读报。因为这种叫做报纸的东西,包罗万象,从各地物价到花边新闻,从国家大事到市井新闻,实在是让人兴趣盎然。
    一边吃饭、喝茶,一边听读报已经成为一种风尚。甚至是大集上、城门口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也有穷苦读书人,读报给周围人听。
    和卖艺的一样,读完了,靠围观的人打赏获得收入。
    杨凡笑道:“老毕说的都是事实。这下士绅们恐怕要千夫所指了。没想到陛下还有这个本事,居然能这么快适应新事物,和文官打起舆论战。”
    小娘皮撇嘴道:“这也是部分事实罢了,老爷您看这张报纸,是下一期的反驳。人家也是有本事的,直接就把毕自严驳倒了。”
    杨凡饶有兴趣的接过报纸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双对比:海王小智,全世界麻了!道界天下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家父吕奉先七零:万人嫌夫妇,大院发癫夫人一身反骨总裁快点臣服探长家的大小姐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盗墓:她来自古武世界都市影视:首选江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