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程劭一直和袁氏等人住在杏林胡同。后来程劭添了孙子这才搬过来。当时是袁氏过来帮着整理的宅子。
此时用作新房的院子并不是双榆胡同的上房,而是上房东边的跨院。
不大不小的三间正房,东边三间厢房,后面两间的退步,东厢房背面种着一排老槐树,西边的墙角是两块太湖石叠成的假山,种着一株芭蕉,两丛翠竹,院子正中葡萄架下石桌石椅旁是个大鱼缸,描了几株兰花,落地柱和窗棂都重新做了漆,糊上了雪白雪白的高明纸,整个院子看上生机盎然,新清可人。
袁氏看着莫名地就觉得心中不悦,觉得这天下的男子都还是薄情的多。想当年,原来的那位二婶婶和程劭也算是琴瑟和鸣了,可不过几年的光景,程劭却要娶妻了,还重新修缮了宅子,高高兴兴地当起新郎倌来。
她不由在心里怅然地叹了口气,问彭城夫人:“您老人家怎么在这里啊?”
按理说,彭城夫人一个孀居的老太太。怎么也不应该在新房,这不是要坏程劭的姻缘吗?
彭城夫人嘿嘿地笑,道:“我就来看看,没进屋,没进屋。”
常氏虽然没有拜她做干娘,可常氏的弟弟却拜了她作干娘,她也算是常氏的亲戚了,常家的全福人请的是她娘家的侄女,他们看新房,她就趁机跟着过来了。
袁氏在心里冷笑。也不点破彭城夫人的失礼。只是道:“也不知道新婶婶都置办了些什么嫁妆?”
彭城夫人欲言又止。
常姑姑在宫里当值,月例还要人情客往,手里怎么可能有银子?常家舅老太爷过来的时候带了八百两银子过来,那已经是掏了家底。她私底下就拿了五千两银子给常氏陪嫁。谁知道却被常氏退了回来。包括常家舅老太爷的那八百两银子也没有要,还倒贴了常家舅老太爷二百两银子,言下之意。郭老夫人拿了五千两的体己银子帮她置办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