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是,当内阁大臣知道自己下令找的人才是姓姚的一名和尚后,晕倒了。
醒来后,硬是在房间来回踱步了好几个时辰后才有了决断,见,然后推荐。
原因很简单,接触了不该接触的人,那就只能上报,没机会那就创造机会。
先前自己下命令说找人的那一刻,就已经和【和尚】扯上关系了,相关消息陛下绝对已经知晓了,就不能隐瞒了,必须把皮球踢给陛下,不然这锅甩不了。
所以,不是相谈甚欢后才推荐的,是还没谈前就决定推荐了,不推荐不行。
这不是能不能或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必须捏着鼻子去做的问题,哪怕他是个和尚,连官都不是,也因为历史问题,不可能当内宣部部长,但你必须推荐。
虽然陛下可能不会在意这些,但对【黑锅】极度敏感的内阁大臣非常在意。
就用这种合理的奏请,把姚和尚推给陛下,这样,哪怕自己挨骂,也不会犯原则性问题,靖难问题啊,真碰不得,怪自己,太激动了,没查清前就下令了。
当老朱接到奏请后,哪能不知道内阁大臣在想啥,于是直接否决了这个提议,让姚广孝去当内宣部部长?不可能,不过倒是能扔到清末当外交部部长去。
当然,知道内阁大臣在想什么,不意味着老朱原谅内阁大臣给自己踢皮球。
所以,下旨,你也别推荐人选了,内宣部部长,你也兼任了吧,内外一块,老朱知道内阁大臣最不想干的是什么,那朕就偏让你干,谁叫你敢跟朕踢皮球。
接到陛下的圣旨后,内阁大臣欲哭无泪,哎,一步错,步步错,蓝瘦香菇。
说回姚广孝,在内阁大臣收到圣旨后没多久,朱元璋就在奉天殿召见了姚。
那天,姚广孝身着僧衣,入宫面圣,奉天殿里没任何外人,只有君僧二人。
老朱一边翻看内阁最近的政务报告,一边给姚广效赐座,随后让他看放在桌上的《明史·姚广孝传》,姚广孝谢恩后,拿起这几张薄纸翻看,殿内寂静无比。
良久过后,姚广孝双手合十,语气洒脱,“僧愿自戕,以弥补罪孽之万一。”
老朱看着姚广孝,笑了,很显然,姚广孝并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