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波只为一个“义”字,即使没有崇高的地位却仍然受人尊敬追捧的人物。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侠”。
    在理解游侠之前要首先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游侠眼中的“义气”是高于“法律”的,因此游侠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时常游离于法律之外,甚至视法律为无物。太史公对此并未作出褒贬评价,只是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样的诛心之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封建时期的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维持剥削的工具,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律法森严,可对王公贵族来说却是微风拂面。因此对于儒家来说,游侠是统治者的敌人,是法律的践踏者。对于太史公来说,游侠犯法反而是义的体现,是义气之举,他们犯法与王公贵族犯法没有区别,只不过是由于身份地位不同就被儒家与法家区别对待。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太史公特地在正史之中为游侠做传,希望历史之中也能有他们的身影。
    游侠的第三个特点是游侠犯法是出于“义”,这样的“义”或许出于友谊,或许出于承诺,甚至会出于素不相识的“久仰大名”,总之,游侠的世界就是人情的世界,为了人情他们可以赴汤蹈火,千里驰援,甚至是以性命相托。比起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与尔虞我诈,游侠的行为显得要有人味得多。
    游侠的“侠义”并不等于善良,甚至往往意味着破坏社会秩序。真正的游侠不是文人墨客笔下劫富济贫、惩恶扬善的正义人士,杀人越货对他们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正如所有的封建王朝一样,统治者最在乎的是自己统治的稳定性,其它的一切只是他统治的附庸。
    汉朝的制度建立后,法网由疏变密,权力收归人主,侯门之侠逐渐绝迹;乡曲之侠也因横行闾巷,以武犯禁,逐渐被官方所取缔。只有独行侠存在于世间,并且逐渐脱去“侠”的身份。
    总的来说,三种游侠都有以下特征:
    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是游侠的核心标志;
    1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愿为知己者死,这是游侠的信念;
    2救人之急,抑强扶弱,除暴安良。这是游侠与朋党宗强、黑社会的根本区别
    3遵守道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屑于被世俗认可,这是游侠的作风;
    游侠不受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渣男死遁逃婚?我烧灵堂杀穿侯府!开局SSS级楼区,舞蹈校花请进一人之下,天官赐福重生1965,我扫地就能获得物资从虐杀原形开始不死不灭我扶你君临天下,你一脚踹了我?修罗剑神王腾医权在握家父吕奉先逼她替嫁?福运全被真千金带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