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日就去商会,将浮钱都换成盐茶券引!』
『有去河西的没有?车队还有点位置!』
『西域!明天就走!』
晨光穿过雕花窗,斐潜鼓励汉人与其他民族合作的言论,给这些商人吃下了定心丸。
城郊麦田里,老农虽不懂公告文章,但是能感受到邻居的羌人牧户的变化。那羌人驱羊经过,会约束好羊群不踩进麦田,还会客客气气的用生硬汉话喊道:『阿爷!秋天,羊换麦子!』
『中!』老农咧开嘴笑,觉得那羌人的秃顶长辫,也并不那么可怕了。
最热闹的,还是在三日后。
讲武堂在郊外建立的演武场外,乌泱泱的围了不少的人。
兵卒持着长枪站立在道路和分界线上,也就无形之中将前来观礼的民众错落有致的安置在不同的格子上。
小商贩或是推着小车,或是顶着箩筐,一边走动,一边叫卖。
比起纯粹的训诫,枯燥了律令,复杂的章文,这种类似于大型秀场的演武,无意是可以最直接的给予普通民众百姓直观的感受。
让参律院的官员高高在上,宣读一千遍的律法,都不如弯下腰来,做一场老百姓能看得懂的戏。
什么是相互协作,相互配合?
是那些拗口的词语,还是贴出来的告示?
什么是汉羌一体,融合各族?
是官吏的含含糊糊,还是莫名其妙的火上浇油?
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却要做出最复杂的程序,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头上官帽,还是为了程序正义免除责罚?
关中的百姓真的在乎陇右的羌人汉人究竟谁队对错?
除了极小部分的别有用心的人之外,大多数的百姓民众都喜欢安稳,都不想要看到混乱,所以那些明明需要他们来履行维护秩序的官吏,却做了什么?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坚持律法,言论正确,但实际上呢?是造成了百姓更大的混乱,还是让民众明白应该如何做了?
百姓民众所需要的,其实很简单……
就像是斐潜这样,他一句话都没有提陇右的汉人羌人如何,但是在演武场上的一切,却可以让百姓民众直观的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