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然是看见了被包围在阵中各处,拼死奋战的白甲兵。
不过吴思虎见这一幕,却不惊反喜,只管破荡掩杀。
自察哈尔西迁算起,这几年漠南草原上的台吉诸部灭了不知多少,这其中固然有极端天灾的原因,但更多灭亡是因为战争。
而在那些规模或大或小的战争里,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精锐军士,为掩护部队撤退,返身决死。
在吴思虎眼中,这是部落即将灭亡的征兆。
一个汗有军队,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战斗,陆续把军队中的士兵分成三份。
最有胆气、最强壮、最善战的一流士兵,留在身边做护卫;二流的,作为精锐部队;末流的,则是普通士兵。
打起仗来,普通士兵上阵,二流精锐伺机破敌;如果精锐打不过,就带一流部队撤退。
一流部队,不到万不得已,要留着重建军队。
这对各个封建主更是如此。
因此在他看来,打死这二三百个在阵中各处回马死战的白甲兵,比再击溃两阵的功绩还要大得多。
毕竟早在战前,元帅军各部将校就已经知晓刘承宗的意图。
大元帅不是要跟歹青决死,而是要让敌军畏惧,己方得以携带战利从容撤退。
杀戮最精锐的士兵和基层军官,无疑是达成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方式。
事实上在黄台吉重新立起二道防线的同时,又一旗陷入苦战。
是济尓哈朗的镶蓝旗。
济尓哈朗虽然也是舒尔哈齐的儿子,但跟阿敏不同,深得黄台吉信任。
黄台吉责天罚地的一个人,把亲儿子豪格骂到自闭,却从未责罚过济尓哈朗。
因此济尓哈朗此时坐镇盛京,召集了旗下余丁协防。
在黄台吉阵中领镶蓝旗的,是济尓哈朗的弟弟,费扬古。
就是那个在伊逊河放火烧山,使阿济格不能东返的那个费扬古。
跟别的旗东拼西凑一堆留守部队不同,费扬古所率领的部队非常精锐。
由于他们本是迂道攻明之军,又在退回盛京后召集旗军,拥有镶蓝与镶蓝蒙古二旗近六千兵员不说,军中单战马就三千余匹、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