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是就地取材的玉米杆、高粱杆这些,都是跟地里锄起枯草堆放在一块,明显是不要了,准备来年烧掉肥地的。
棚子外表也用桔杆这些进行了伪装,看着便是个秸杆堆,非了解情况的,远看很难发现异常,甚至好生伪装一翻,可能到跟前也难发现不对。
这里自然是留了人的,几个棚子都打开了,在人引导下,卡车一辆接一辆的驶了进去,很快,此地便基本恢复了平静。
这里是许志玉搞的,自然很熟悉,提着马灯,其带着王明坤等人来到一个棚子前,这地方,在洼底边上,比停车的棚子要小上不少。
搬开遮掩的桔杆,许志玉掀开帘布进入,这是住人的棚子,说小也不小,有效宽度度三米不到,长六七米,搭了通铺休息。
棚子搭建,先将竹子破片,两端削尖,一端插入平地,一端插入旱地的坡坎,竹片便弯折形成拱状结构。
然后再加上承重柱、承重梁,再捆扎固定结实,许志玉用的都是竹材,染柱都是整竹,不过横着还用竹片进一加固。
接着盖上篷布,这里用的是卡车斗篷那种帆布,外面再用竹片压固上,并盖上伪装的秸秆,便基本完事。
“弄的不赖啊!我看了,还有好几个棚子,挤一挤,足以满足全队入住所需了。”
棚子里,床铺占大头,只在门口处留了不到两米的空当,往里的过道靠坎,留了大概一米,余下的占地都归了床,挤一挤,应该能睡下七八人。
“太简陋了!”许志玉摇头,回道:“主要是天气问题,下雪不怕,将顶上伪装的秸杆扒去,再大的暴雪,留人定时捅一捅,让他滑落下去即可。
但保暖、取暖一个大问题,棚子里,我只搭了个简易壁炉,现在还能顶一顶,但深冬肯定遭不住,得想办法垒炕。
炕这东西,在北方冬天几乎不可或缺,我想安排名弟兄去学,或是招个懂这方面东西的,另外,燃料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这里只有一些顺道收集的树枝之类,以及那些秸杆,若想长住,怕是要弄些柴火或是燃煤之类过来。”
“…烟的问题…”王明坤微微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