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疫情日趋严重虫害发生,这两位应官方的要求,和十多名农科畜牧水源方面的专家,放弃了随大部队迁移,选择与保护物种深埋“密封”于基地的地下层。
杨倩知道,当时他们所有人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很值得敬佩,看到他俩还好好活着,虽然跟他们不太熟,杨倩依然很开心。
没有去打扰,杨倩沿着观光通道去参观现存的动物品种。
比起植物,动物物种的保留非常困难,除了基地用虫子大量繁殖量极大的鸡鸭鹅兔子。
杨倩已经估计动物们存活量肯定不多了,一圈看下来比她更想象的还要少,一些珍稀猛兽直接就没了,还活着的动物也一副神情恹恹的状态。
场馆门口有提示,小动物们与人类一样同样面临生育难的问题,不育,难孕,问题胎,崎形崽,甚至不少过去极普通的动物已经成为纸片上“曾经的物种”。
这么形容也没错。
普通物种在恶劣的野外根本无法存活,能存活都发生了变异,除了基因变异,它们身上要么多了零件,要么外观发生变化,可以说它们已经不是它们了。
杨倩庆幸,疫情时期离开基地前她曾几次前往养殖区,尽可能买了些动物在空间放养。有些她直接放弃了,比如狮虎豹鳄,比如各类蛇,实在太怵这些可怕的动物了。
现在看来这个举动无比明智,她空间的好些个品种,比如马,熊猫,狍子,鹿,好几个种类的野鸡,鸟和大量的昆虫类等等,在空间里都得到了很好的繁殖。
而靠水生存的,极寒之后不久就开始严重缺水,连人的饮用水都必须严格控制,水污染更加严重的现在,人畜饮用都需要净化过滤,就更别指望保留水生物种了。
反正杨倩寻了一圈下来,就没在这里找到水生动物的场馆。
这个问题杨倩不怎么在意,她空间有个神奇的水池子。
极热时水池子吸收了整一个大大的蓄水库,水库里品种繁多的水生动物也被纳入其中,后来她尝试后陆续投入了些海洋品种,也同样得到了大量繁殖。
海洋品种如何在淡水大量繁殖杨倩没打算去搞明白原因,就如同她放弃去搞明白不到一亩地大小的水池子,是如何容纳下那个相当大的蓄水库,却没一点水溢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