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默然:“文长,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然找不到理由反驳!论无耻,我是比不上你的。”
魏延跟邓芝时常拌嘴,这看似在针锋相对,实际上只是挚友之间的互损。
“那就文长随军,伯苗留下。”
邓牧止住了魏延和邓芝的争执,决定了随军人选。
典韦虽然是猛将,但却不善于统兵,目前只能当邓牧的亲卫和斗将。
但魏延不同,虽然魏延不善于跟士人打交道,时常得罪南阳郡士人,但对于士卒却颇为爱护。
这就是一个弱化版的小关羽,傲上而不辱下。
黄巾之乱的时候,魏延就已经追随邓牧了,这些年,苦读春秋、钻研兵法,又亲自训练邓氏邬堡的私兵,统兵能力十分不俗了。
“伯苗,我跟文长会抽调最精锐的五百私兵,如此一来,邓氏邬堡的守备力量就差劲了。”
“倘若遇到困难,可遣人去寻襄阳庞德公,襄阳向郎,南郡霍笃,江夏李通”
邓牧仔细交代邓芝。
庞德公是襄阳名仕,跟邓牧是忘年之交。
向郎是司马徽的弟子,跟邓牧相交莫逆。
南郡霍笃及其胞弟霍峻,江夏李通,都跟邓牧有不浅的交情。
这荆州地头上的豪族,大多跟邓牧有过或多或少的交情。
如蔡蒯黄这样的世家大族,邓牧难以攀上关系,但如霍笃、李通这样的豪族勇士,邓牧却是能轻易结交。
这是荆州如邓氏一族这般的小族的生存之道。
如果小族之间不能互相帮衬,迟早会被世家大族给吞噬。
这是很残酷的现实,不会比战争的残酷少多少。
但霍笃、李通这样的豪族勇士,邓牧可以结交,并不能招募他们到麾下。
不论是霍笃还是李通,其本质上跟邓牧是一样的,都是一方豪族,肩系家族存亡,谁又会轻易的被招募?
“伯苗,你再准备一份薄礼,我去一趟襄阳。”
邓牧想到了庞德公的侄儿。
那个小时候为人朴实,看起来不太聪明,却在二十岁的时候被水镜先生司马徽评价为,南州士人无人能比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