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尚书离去的背影,扶苏心中涌起一股悲凉。他深知,这一切不过是宫廷权力斗争的开端,而自己,已然成为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他想起母后在世时的慈爱,想起曾经与父皇共商国是的场景,那些美好的回忆如今都已化作泡影。
“公子,如今局势对您极为不利,我们当如何是好?”侍从在一旁焦急地问道。
扶苏仰天长叹:“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然我问心无愧,哪怕身处绝境,亦不会屈服。”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的信念,那是对正义与清白的执着坚守。
在咸阳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听闻扶苏之事,皆议论纷纷。有的为扶苏鸣不平,认为他一向仁慈善良,断不会做出贪墨之事;有的则担忧大秦的未来,毕竟扶苏在民间威望颇高,他的失势,恐会引发朝局动荡。
而在皇宫内,皇帝嬴政独自坐在御书房中,面前的烛光摇曳不定,映照着他疲惫而又忧虑的面容。他并非不知扶苏的冤屈,只是为了平衡朝中各方势力,不得不出此下策。他望着墙上的大秦疆域图,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场风波能够早日平息,大秦能够长治久安。然而,事与愿违,随着扶苏之事的发酵,朝中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如同那汹涌的潮水,向着大秦帝国奔腾而来。
夜幕笼罩着咸阳城,狂风依旧肆虐。扶苏的府邸内,一片寂静。扶苏独自坐在书房中,手中捧着一本古籍,却无心阅读。他在等待,等待着命运的最终审判,也在思考着如何在这绝境之中,为自己洗清冤屈,守护大秦的江山社稷。他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他心中的信念,如同那暗夜中的明灯,永不熄灭。
随着扶苏的失势,朝中以李斯为首的一派势力逐渐崛起,他们在朝堂上大肆排除异己,许多忠良之士或被诬陷下狱,或被流放边陲。而原本依附于扶苏的一些臣子,有的见风使舵,转投他派;有的则暗中谋划,试图营救扶苏,恢复其地位。
在民间,因盐铁糖专营之权的变动,物价开始飞涨,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一些地方豪强趁机囤积居奇,大发横财,导致民怨沸腾。大秦的根基,在这一系列变故中开始动摇。
扶苏在皇后陵园守孝期间,并未消沉。他与前来探望的一些旧部商议,决定暗中调查那些诬陷他的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