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阳宫中,胡亥日夜勤勉,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在处理政务时,虽仍偶有稚嫩之处,但已渐渐有了几分英主之姿。嬴政看在眼里,心中欣慰之余,也加紧了对扶苏一党的谋划。
此时,扶苏在北疆也并未坐以待毙。他深知自己与父皇的矛盾已难以调和,而胡亥在嬴政的扶持下正迅速崛起。“蒙恬将军,如今之势,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们不能再等父皇出手,需得主动谋划,为大秦的未来寻一条正途。”扶苏目光坚定,身姿挺拔如松,一袭白衣在塞外的风中猎猎作响,尽显其坚毅决心。
蒙恬微微皱眉,他虽忠诚于扶苏,但也深知反叛之路充满艰险。“殿下,此举事关重大,一旦失败,便是万劫不复。且陛下在朝中根基深厚,我们需从长计议,寻得一个万无一失之策。”蒙恬手握剑柄,那剑柄上的纹路仿佛都承载着他此刻沉重的思考,他眼神中既有对扶苏的忠诚,又有对局势的担忧。
而在咸阳,胡亥在一次朝会上,面对群臣提出的关于民生水利工程的议题,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诸位大人,大秦之根基在于百姓,水利兴则农业盛,农业盛则百姓安,百姓安则天下定。”胡亥言辞流畅,神色镇定,举手投足间已有了帝王风范,令不少大臣暗自点头。
嬴政坐在龙椅上,看着胡亥的表现,满意地捋了捋胡须。“朕之幼子,颇有长进。日后必能成为一代明君,保我大秦万世昌盛。”他的声音洪亮,在朝堂上回荡,似是向群臣宣告他的决心,又似是对扶苏的一种示威。
然而,就在各方势力紧锣密鼓地谋划时,大秦的边疆却传来急报。匈奴趁着大秦内部矛盾渐显,集结重兵,意图南下侵扰。这一消息如同巨石入水,在平静的湖面掀起了惊涛骇浪。
扶苏闻得此讯,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也是缓解与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