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之地。
某处大汉周报诵读之处。
一名负责诵读报纸的官员正挥手示意着底下的人安静。
“诸位同乡,虽然今天天气不妙,下起了些小雨,但还是感谢你们一如既往的前来这里听一听最新一期的大汉周报。”
“就如当今陛下所言,大汉国的兴盛,离不开大汉国的每一位百姓。”
“而你们每周前来听取周报,也是对我们大汉国的一种认可。”
几名百姓一遍用木棍扣掉破烂鞋底的泥巴,一边对身旁人说:“我们这道路也太破了,稍微下点雨,就变得泥泞不堪。”
“不是说大汉国各处的大商人都在主动出资修路吗?怎么我们这里就没有动静呢?”
“谁说不是呢!我们这地界的商人,真是一个比一个黑心,就知道赚我们的血汗钱,该他们出力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躲得远。”
“唉,几位还是慎言,你们不知道我们这地界最大的商人是谁吗?”
“我们这里可是淮南王的封地,那些商人也都是淮南王府的商人,修路不修路,还不是那位王一句话的事情。”
“我们还是先别吵了吧,还是听听先生这一周我们大汉国各地都发生什么大事了吧。”
诵读报纸的官员见底下人终于安静下来,这才开口道:“上周,我大汉国各郡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商人出资雇佣本地百姓修建本地道路,商人获得了名声,百姓获得了做工的钱财,从而又去商人那里购买所需物品,达成了多赢的局面。”
“下面记录的是陇西郡一位普通百姓的感慨:
俺是牛大胆,来自陇西郡忘牛村,俺只是个普通的农人,官府让俺说说俺感觉到的大汉国变化,
俺没有文化,也不知道说什么,俺只知道,最近俺们村的道路都修成了漂亮又平坦坚硬的水泥路,直通县城,以前一下雨就泥泞的土路再也没了,
俺还参与了修路,一周能赚70枚元朔币,这都赶上俺种两亩地的钱财了,俺还是第一次这么快赚这么多钱。”
“村里还修建了个学堂,俺的大娃子刚好也到了上学的年纪,没想到俺牛家还能出个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