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部署,对于士兵们来说,任务相对简单,只要时刻留意,确保对方不冲出来就行。
巴尔瑙尔东边一干公里外,草原行省,克孜勒城中,一股寒流的来袭,也让大地蒙上了一层白霜。
来自土谢图部右翼左未旗的俄勒登格,正带着手下的民兵,认真地巡视着他们带来的畜群。
土谢图部靠近东部,属于最后一批支前人员。俄勒登格曾经在游骑兵团服役过,不过他的年纪偏大,在华族完成一统之后,便退役到地方上,担任右翼左未旗民兵负责人。
不过,他的儿子孛日帖赤那已经年满十八岁,这次跟随骑兵军团出征。原本,他是不用亲自带人出来的,毕竟他这一去,家里就没有男丁了。
但是他的妻子态度坚决,执意让他带队前往西西伯利亚,因为这样便能就近照顾一下儿子。
俄勒登格在妥善处理好家里的事情之后,带着两百多民兵,赶着三万多头牲畜踏上了征程。
他们与前线的大军同样重要。因为这些牲畜决定着大军能否在这个冬天坚持作战。
他们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跨越了一干多公里的漫长路途,才终于赶到克孜勒城。这里是西出萨彦岭之前的最后一个休整地。
畜群在寒风中紧紧地聚集在一起,相互取暖,它们身上散发的热气聚集在一起,仿佛是一团浓雾。
“这两天估计要下雪了,咱们必须尽快出发,否则可能会被风雪堵在山中。”俄勒登格对身旁的一名身着牧民装束的民兵说道。他以前是商队的向导,去过很多地方,有着丰富的野外行进经验。
“可是这几天有不少母马产仔,我担心这个时候出发会影响它们。”民兵一脸担忧地回应道。
“不管了,熬不过去的母马就在路上宰杀做成肉干,小马驹也是这样。这批牲畜本就是军粮,别想着带回去了。”俄勒登格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
他心里清楚,这些牧民对牲畜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草原牧民向来是不吃马肉的。但这些牲畜本就是为前线提供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