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当时杨平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也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为了避免实验的失控,他将这些病毒进行阉割,也就是阉割它们的复制能力,这样不管它们的破坏性多大都不足为惧,因为它不能分裂,所以有多少就是多少,战斗力极为有限,而且这些病毒即使破坏力再大,它们难免全军覆灭。
实验室的时候,可以先少量注入人体,如果出现意外的破坏,停止注射,立即对症治疗,病毒在人体内慢慢会死去,这样就安全很多。
阉割病毒的复制能力,这种技术非常成熟,比如制造疫苗的时候就会使用这种技术,比如病毒载体疫苗。
它是一种将病毒(如腺病毒)作为载体制备而成的疫苗。这些作为载体的病毒会被提前敲掉复制所需的基因,使其可以感染人体细胞,但无法进行复制。将目标病原体的特异性蛋白所对应的基因片段插入载体病毒基因组中,将制作好的疫苗注入人体,使其感染机体细胞,并在细胞内表达出特异性蛋白。这就同时引起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机体获得较高的免疫原性。
这种过程与杨平现在实验的原理其实差不多,所以有时候交叉学科融合就能够创造出一些新东西出来。一些原本在另一领域应用的东西,拿到新的领域应用,说不定能够起到巨大的新作用。
第一批实验的病毒已经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敲掉了复制所需的基因,对它们进行了“绝育手术”,所以他们即使出现极为罕见的变异,也无法将变异遗传下去,变异的个体也很快就会死亡。
张志伟教授亲自参与实验,他对抽样的病毒样本进行电镜观察,暂时没有发现有病毒出现突变,说明在纯度上符合实验的要求。
说起病毒的变异,并非所有的突变都对我们不利,非常罕见的突变可能是致命的,但也可能是有益的,但大多数突变既没有不良影响也没有有利影响,有些突变甚至不会引起任何变化,这是所谓的“沉默突变”。
病毒突变原因有很多,有复制错误,有与宿主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