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字人技术,他们为杨平的实验开发出一系列的软件工具,帮助杨平的实验能够快速推进。
k病毒修改工作已经完成,这次杨平将k因子的植入位置做了修改,而且重新检查了k病毒的基因序列,尽量使它与源病毒保持一致,这样才不会激惹人体的免疫系统,因为作为源病毒的病毒已经是人类的老朋友,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不良反应。
新病毒的结构模拟图呈现在屏幕上,陆小路做了简单的报告,现在参与实验的成员进行一起进行讨论,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没有,这个新病毒将在实验室进行种子合成,就是将源病毒与k因子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整合到一起,然后将种子病毒进行培养,将前面第一次实验的流程再走一遍。
每一次修改将面临新的变数,可能比第一次更安全,也可能比第一次更加危险,这种事谁也说不准。因为k因子的引入,本身就是增加了新元素。
“我推测,k因子植入的位置对整个病毒影响非常大,它决定了植入k因子后的病毒与源病毒究竟偏差多少,但是位置究竟怎么影响的,我们暂时没办法找到规律,掌握的数据不足,仅仅只有一次实验,一个实验对象,我认为k因子植入在病毒的两端和中间是不一样的。”
陆小路说出自己的意见,他这些天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他知道自己现在参与的是即将轰动世界的课题,一旦成功,将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一个全新的方法,比靶向治疗、细胞治疗等方法更加轰动。
唐顺和李颖彤是干细胞方面研究的专家,他们虽然对病毒学不是很懂,但是对细胞的结构,对病毒的基本结构还是非常熟悉,这是作为生物医学方面的学者的基本素养,他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病区的医生,实验室的科研员,还有南都医大病毒研究所,数字医学研究所的博士们都参与了这次讨论,他们各抒己见,非常活跃。
其实科研上的自由讨论辩论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把问题越辩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