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夏现在还记得那个人看到她时志在必得的笑容,差点没给她吓撅过去。
要不是在丰收大队被清清的丈夫吓习惯并且锻炼出来了,当时她还得再住几天的院不可。
那天姥姥也没瞧见,阮夏妈带着阮夏撒丫子就跑,随行的司机差点没撵上。
那件事之后,一直到过年那边都没动静,就在她们都松了一口气,阮夏要回丰收大队的时候,才发现:俩人走不掉了。
俩人连大院都出不去,不是说手续不齐全,就是缺少什么证件。巧的是阮家和赵家的男人们都有任务不在家,两家都剩下“老弱妇孺”。
赵妈妈和阮妈妈出面都没有用,就是不给出,都说这是上面的命令。
眼看左等右等两家的顶梁柱都不回来,她们就去找大院里的人,大部分都不想得罪人。关系好的想帮她们的,能量不够。能量够的,那人不听。
而且那个人怕门岗迫于压力放了阮夏,还亲自去大门口守着,明摆着是逼阮夏去找他同意跟他好。
最后还是赵家赵曼曼奶奶出的面,她是个冲脾气,拿着枪带着俩人跑到门岗处,一下子顶在他脑袋上。
不给出?不给出崩了你!
老娘走南闯北那么多年,打了那么多的仗!立下了那么多的功!活了那么大岁数,还怕得罪你这个小兔崽子了?
要不是看在他爷爷的面子上,她们两家能容忍到现在?
那人头也铁根本不怕,还想过两招把枪抢过来。还是他家里人怕事情闹太大把人打晕了送回去才算完。
大院里的闲言碎语已经满天飞了,要不是看在没闹出什么大事,他们家老头子面子还算“值钱”的份上,他们家早就挨收拾了。
“小打小闹”没关系,但是要是真的闹出人命,就算他们家力量再大,也挡不住赵、阮两家拼死反抗。
都说横的怕不要命的。
特别是赵家,一家子横货,都是不要命的主。要是赵家的“老太君”真折在这,他们和赵、阮两家算是真的彻底不死不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