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4)页
入长安?
    原因就在于彼时西域已经沦为吐蕃领地,使得两国之间再无战略缓冲之余地,吐蕃骑兵自高原俯冲而下截断河西走廊,由大震关杀入关中、攻陷长安……
    纵观历史,一旦西域丢失,无论国都在于长安、开封、亦或北京,国势都难言强盛。
    由此可见西域之重要。
    更休说此时之西域水草丰美、人口繁盛、部族林立,实乃帝国不可舍弃之战略要地。
    高阳公主咋舌:“天天听他们念叨郎君当初数千里驰援西域,最终于天山脚下大破大食军队,本以为大食也是如西域胡族那样的国家,只是地盘略大一些、人口略多一些而已,却不知居然如此强盛。”
    大唐之强盛,她自是感同身受,以此推之,便可想象大食是何等国土广阔、国势强悍。
    此等当世强国疆场争胜利,动辄十数万、几十万人的大战,的确再是小心亦不为过。
    哪一个国家也承受不住此等失败……
    见她这般惊诧,房俊反而笑道:“也仅只是强大而已,譬如当年的匈奴、今日之突厥,随风而起、随风而落,在那一片文化荒漠之上,难以建设一个持续强盛的国家。”
    一个国家、亦或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的底蕴是什么?
    很简单,是文化。
    文化造就了身份认同与凝聚力,确立了价值观与道德规范,延续了历史传承与智慧积累,且能在危急时刻提供精神支撑,增强全民族的心理韧性,在困境之中百折不挠、砥砺前行。
    西方没有文化,它们的“教廷”承担了类似的作用,但是与强盛繁荣的华夏文化相比,其犹如沙滩上的堡垒一般,看似坚固宏大,实则不堪一击,国势强大之时自能凝聚人心、号召万民,可一旦国势倾颓,立刻随风散去。
    所以华夏能在滚滚滔滔的历史长河之中“分久必合”,也能在日复一日的倾颓衰败之后,于废墟之中完成重建。
    国号在变,政体在变,但文化内核却始终不变,无论祂叫做“秦”“汉”“唐”“宋”“明”,甚至“元”“清”,只要是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继承了传承华夏文明之重任,便是神州大地之一部分。
    从这一点来说,饱受诟病的儒家居功至伟。
    所以世间之事从
第(3/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千秋愚戏修仙界超强逆袭3366洛尘重生驸马:开局被公主捉奸在床凡人作弊修仙吞噬古帝公路惊魂,我的扭扭车超给力法医秦明:骨语密码木叶养老院:全员竟然专精死遁?罗修陆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