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瞬间安静了,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郑老二的嘴上,没想到在重要关头他停了下来。
看着挤到前排的村长都想要发飙了,郑老二赶紧伸出一只两只手,一只比个一,一只比了个五。
大家瞪大了眼睛,心马上提了起来:“六个?”
郑老二慢悠悠,但非常坚定地回答:“十五个。”
然后回头:“孩子们,回家报喜去吧。”
一时间,从后面的车上跳下来十几个娃,各找各妈, 所有人都激动不已的大声说话,场面一度热闹至极。
要说前几次也算是小打小闹,这次一下考这么多,在十里八乡甚至整个县城可传开了,谁家没几个外村的亲戚,谁家又没几个适龄的小孩?
于是,村里一下子红火了起来,很多外村的,外乡的,镇上的,县城的,有一些是慕名而来的,还有更多的是沾亲带故的,甚至有一些是八竿子都打不着,多少年不来往的,都跑来走亲戚,各种套近乎。
郑家村的村民们一下子觉得腰板都挺了起来,身为郑家村人的优越感瞬间提了上来,虽然现在考过童生的未必有自家娃,但最起码近水楼台呀。
因为来的人多,一家家上门来找很不方便,所以郑老二干脆直接在学堂门口支了张大桌子,叫了几个写字快的学生过来做记录,把每个有意向来读书的小孩姓名、家长姓名、住址、年龄、有没有读过书、读了几年、住不住校等等基本资料都记录了下来,然后告诉他们哪几天的时候把孩子带过来面试。
面试也不是说要往下刷人,现在学生还没有成规模,所以基本上都会收的,只是想先看一下他们的水平,有一些进度差不多的就直接插到原来的班里,满班后就新开班。
想来的人真是不少,几天时间就报上来一百多人,已经超过了学堂里目前的人数。
所以,大家伙又开始忙了起来,盖教室的盖教室,盖宿舍的盖宿舍,各种木工活也交给了技校的学员们。
得亏当时留的地盘比较大,不然还不够扩建了呢。
由于郑家事比较多,需要很多人手,所以现在很多村里人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