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说,性格坚毅这方面全部打优,所以就大手一挥:“最后两天不用下地了,这几天你们也累坏了,好好休整一下吧,课业没做完的也可以补一下。”
“太好了,明天可以睡个懒觉了。明天早上谁也别叫我,请将我遗忘。”
“不叫你,不叫你,不过你卷子写完了吗?”
“哦,还有我的课业等着我。”
贫了一会儿,最后齐齐向郑老二施礼:“谢谢校长。”
郑老二其实倒挺喜欢他们这样的性子,少年人就应该有少年人的活泼,有少年人的性格。
他们自己的学生就差了点,有一些是他捡回来或买回来的,天生就有一种自卑,即使在郑家不把他们当下人看,但他们还是懂事的让人心疼,让读书的时候就死命读,不读书的时候一点也不闲着,总是顺手做着各种各样的活儿,生怕失去这来之不易的温暖,所以他们一边幸福着,一边又提心吊胆的。
这些孩子从来不敢撒娇,也不敢任性,脑子里绷的弦一直紧紧的。
郑老二想了各种方式,希望他们明白郑家会将他们养大,直到他们能够独立,还会供他们念书,以后也可以选择去读他们的技校,总之会给他们一条活路。收效是有,但不多,尤其是年龄越大的孩子,越难有归属感。
能怎么办呢?只有继续努力,用爱感化吧。重活一世的郑家人,总感觉不能辜负上天的厚待,总想做点什么。
还有一些村里的孩子,活泼是活泼的,但因为村里一般都时兴棍棒教育,所以性格里少了几分肆意,那种由良好生活环境养成的洒脱和大胆。
所以有时候郑老二看着这些来自一鸣书院的交换生,就有一种愿望,想要自家的孩子们以后都能如他们般有生气。
郑老二摆摆手,回去找媳妇和闺女去了,据说那个不省心的女儿过两天又要出门了。
这几年的八月过的可滋润了,春夏秋冬四个丫鬟已经训练的差不多,所以几个人经常穿着男装溜出门,几乎把北区逛遍了,也经常带着郑文继和郑老四一起,将北区这一块的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