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要建在山上,所以砍树的活儿也提上了日程,这个活儿交给了郑老大和郑老二负责,村里的老少爷们又有事做了,听说这次的工程量,都挺开心的,短期内大家不用外出打零工了,连带着周围村子都有好些人过来找活儿干。
八月外出的时候,大多是郑文继陪同,的,两人都是爱吃爱玩型,所以在一次次的吃喝玩乐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这次更是可以说是身负重任,所以考察市场什么的都是必要程序,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花个一两天盘账,然后再花个一两天考察当地什么东西比较便宜,测算如果运回去的话是否合算。
来都来了,两人一合计,不若去拜访下少将军吧,长期合作伙伴,好像来了不去一趟也觉得不是很好。
看到二人突然来访,少将军有些意外,还以为出什么事了。
郑文继行礼:“我兄妹二人路过贵宝地,特来拜访。”
知道少将军其实对退伍伤残军人很在意,八月就简单汇报了一下学员们的学习和恢复状况,还顺便提了一嘴他们家盖书院的事情。
少将军听了很是感兴趣:“郑家要自己盖一个书院?那有一部分学生去了书院的话,是不是学堂就可以招收更多的学生了?”
八月不知少将军何意,斟酌着回答:“应该是可以的,不过还要看后期的计划调整。”
少将军沉吟:“你们建一所学堂花费不少吧。”
八月点头:“是的,我和大哥这次出来就是去各地盘账的,收拢一下资金。学堂也不会一次性建完,会根据手头资金分期施工。”
少将军抬头:“我愿捐一万两。”
八月和郑文继对视一眼,看向少将军。
少将军继续:“但我有个条件,我希望以后边关将士的遗孤能去郑家的孤儿院,管到他们十六岁,能读书自然是好的,实在不行学个技术也好。一切不需要特别优待,和你们现在收养的孤儿一视同仁就好。”
八月没有一口答应,小心翼翼的问:“遗孤很多吗?”
她倒不是不想答应,而且军人的遗孤,她自然是希望能拉一把的,主要是怕如果太多,会超出他们家的能力范围。
“现在双亲皆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