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柳小如回答完所有的问题,许地榆这才露出个浅淡的笑容,“恭喜通过我的考验,从此之后,你就是我许地榆最后一个关门弟子。”
至于关门弟子何在?这种情商低的问题,柳小如是不会问出口的,他只需要明白,自己通过了许地榆的考验。
从此便可以拜许地榆为师,跟随这位妙手回春的神医学习,未来或许也能够成为名垂千古、美名远扬的杏林圣手!
柳小如不由得咧开嘴笑出声来,严肃的表情再也维持不住,给许地榆磕头时,声音都沾染着喜悦,“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有顾满仓拜夫子准备束修的经验,他对于拜师的礼物,早已经胸有成竹。
这次收徒,许地榆也是在赌,赌柳小如是个心思坚定、胸怀宽广之辈,能够继承他这一身的医术,为更多的老百姓摆脱疾病的痛苦。
他亲自把徒儿扶起来,“起来吧,往后不必跪拜,咱们师徒之间,没那么多礼数。”
听到新师父的话,柳小如心里慰藉不少,顺着师父的力道起身,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早已烙印在他的骨子里,对于古人的跪拜大礼,也是迫于形势而为。
谁都不是软骨头,跪来拜去的礼数,能不做最好。
收了徒弟,当然是要好好教导的,不过医馆在清水县城里的,柳小如却住在西河村,两地距离遥远,坐牛车也得几个时辰,往来属实不便。
许地榆提前告诫徒弟,“我既收你为徒,自然是想把一身本领传授于你,可容不得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学医之路漫漫,有些大夫儿孙绕膝时,仍不远万里求学,更何况是初入门槛的柳小如。
这个问题,柳小如早在决定拜师许地榆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每日往返西河村与县城之间,是不现实的。
不仅白白浪费几个时辰的驾车时间,且不论他自个儿能不能吃得消,家里的重要牲口——大牛就受不住,若是累伤了,比给人治病还要麻烦。
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他在县城里租赁一处宅院居住,方便他来医馆随许地榆学习,也能照顾往后来清水书院学习的顾满仓。
夫夫俩相互照顾扶持,度过这段求学的日子,往后就是光明的未来。
柳小如把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