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家境方面的负担,柳小如就能全心全意地行医,在需要想要帮助的病人时,有足够的底气伸出援手,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大夫也是普通人,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许多时候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天色不早,许地榆便没有再留柳小如,让他早早驾车回家,不然一个小哥儿,天黑赶路不安全。
一场考验下来,柳小如也是疲惫的很,在外头折腾一天了都,他没跟许地榆客气,告别许地榆,“师父,我会尽快处理好家中的事情,争取早日来医馆随您学习。”
许地榆嗯了一声,也理解成亲有家的人责任负担,比他孤身一人多得不少,鉴于柳小如暂时不能跟在他身边,他又找出两本医书给柳小如,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两本书你拿回去,有空就翻开看看,遇到不会的,先去寻你薛师父给你答疑解惑,或者积攒在一起,有空再来医馆寻我。”
闻言,柳小如惊喜地看向许地榆,“师父,你的意思是,我能把这两本医书,跟薛师父分享?”
许地榆理了理衣襟,大方道:“自然,为师不是藏私之人。”
他是知道柳小如在村里还有一个师父,薛大夫虽然是个乡野大夫,称不得神医,但是多年的经验积累,教柳小如还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许地榆的行医手札,一般来说是不对外传,但是医术需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这也算是许地榆对薛大夫的一点感谢。
感谢薛大夫不吝啬教导柳小如,他这个“二师父”也同样能做到。
柳小如再三感谢许地榆,代表他自己,也是代表薛大夫。
要知道,医学是很讲究派系的,有些大夫的独家药方,相当于传家宝的存在。
等柳小如回西河村,第一时间跟薛大夫分享这个好消息,当初薛大夫让柳小如争取拜许地榆为师时,就是打着偷师的想法。
如今许地榆主动提出来,愿意跟薛大夫分享自己多年的经验,柳小如跟薛大夫这对师徒,就可以光明正大地交流医术,不需要偷感很重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当薛琪跟秦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