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道子固然可以利用弑君之后的立新皇以挟持,从而达到全面掌控局面的目的。但是随之而来的动荡和针对他的进攻却让大晋从此陷入了混乱之中。
王恭起兵、南方教乱,西北殷仲堪和杨佺期的起兵响应,无一不是司马道子弑君专权之后的后果。好在司马道子运气不错,在局面摇摇欲坠之时,得到了李徽和谢玄一南一北的助力。王恭败亡之后,司马道子的权力和威望一下子到达了顶峰。就连司马道子自己也认为,他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阶段,应该能够全面掌控大局了。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明白了一件事,大晋的乱局远远没有结束。
西北之乱,司马道子自以为是的想要以桓玄作为抓手,进而控制杨佺期和殷仲堪。他没想到的是,桓玄才是那条真正的大鱼。默许了桓玄的一系列作为之后,司马道子察觉局面不对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夏口之战大败之后,司马道子已经隐约觉察到了事情棘手了。
他之所以大张旗鼓的宣扬‘传国玉玺’到手的事情,便是想以此事作为强心剂,振奋手下众人的精神,宣示朝廷的正统性,收拢人心和意志。因为他已经觉察到了西北局面的难以解决。
他依旧相信,大晋朝廷能够渡过这次难关。就像当初的王敦苏峻之乱,桓温的兵临城下,王恭的大举围城一样,都能化险为夷。可是他忘了,当年那些对坑篡夺势力的豪阀大族,已经式微了。而且是被他司马道子亲手打压下去的。王谢诸族,如今死走逃散,远离京城。留在他身边的,也都是他司马道子能够掌控的,只能听着他的吩咐做事而没有能力的废物。豪阀大族中的精英已经一个个的湮灭了。
徐州的李徽在经过数年的蛰伏之后,实力增长很快。在利用了朝廷的内乱攫取了彭城广陵之后,整个徐州的防御体系更加为完备和完整。
以广陵作为支点,控制了邗沟以西之地,对淮西之地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