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率领四万兵马,率领大量文武官员,护送大批百姓和物资往西撤离,已经抵达了位于盛乐西南两百里外的黄河东岸附近。
在全面询问了目前的情形之后,慕容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太子连番大捷,固然可喜可贺。然而,目前的情形却是,拓跋珪避而不战,坚壁清野。这是聪明的做法。因为一旦和我大军交战,他们将承受覆灭之灾。然而此番我大军讨伐魏国,目的是要对拓跋珪加以惩戒。若太子认为,此番攻占盛乐已经达到了目的,我们则可班师回朝了。倘若觉得还不够的话,那么便不可耽搁时日。粮草物资的运送压力很大,时间上也很紧迫,此处八月便寒冷无比,如今已近六月中,务必早做决断。攻也好,撤也好,都是决断,但按兵不动却绝对不是好办法。”
慕容德这话说的虽然似乎给出了选择,但其实话中之意却是极为明白的。
大燕兵马虽然占领了盛乐,但对于魏国兵马却没有实质性的接触和打击。这便意味着,一旦燕国大军撤离之后,对方实力丝毫未损,之后两国必然纷争不断。
此番燕国大军征伐魏国,目的便是击败和削弱对手,最好是攻灭他们。起码也要将他们赶往漠北之地,削弱其力量,让他们永远不得翻身。但显然,这样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
以占领盛乐而结束此次征伐,显然不会令所有人满意。慕容垂也必然不会满意的。
若长期占领盛乐的话,倒是一个办法,起码控制了大片魏国地盘。但在对方兵马丝毫没有受损的情形下,要驻军于此控制大片区域的代价是相当大的。不但要重兵驻扎于此,防备对方随时可能的反攻。在物资粮草后勤的消耗上也是巨大的。眼下尚可维持,到了冬天,大雪冰封之时,水陆两路全部断绝,到那时,将无以为继。
所以,慕容德的话外之意便是点出了这一点。要么撤军,要么继续进攻,找到魏国的兵马歼灭他们。留在盛乐绝不是一个选项。而撤军显然也不是一个选项。
“叔父之言,甚为有理。我等受父皇之托,肩负大燕上下期望,绝不能半途而废。其实这几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