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咳嗽一声道:“朕知道,你们都认为此次兵败是太子领军作战不力。太子自己也上万言书请罪,承认所有的罪责。但是,朕不这么认为。朕认为,此番伐魏失利,责不在太子。太子固然有过错,但不能全部归咎于他。此次败责,主要的责任在朕。朕从一开始便低估了拓跋氏的实力和战力。故而,没能倾尽全力,只派十几万兵马,难以攻灭之。兵败之因有很多,朕认为根本的错误便在于此。太子没有推诿责任,可见他勇于担当之心。实则,他是替朕承担罪责罢了。”
群臣尽皆嗡然。慕容垂将责任揽在他身上,这是明显的替慕容宝当挡箭牌。他这么一说,谁还能再说是太子的责任?陛下一生以不败自傲,此番能够揽责承认是决策失败,判断失误,那可绝不寻常。联系到今日陛下所言所为,无不为太子开脱,众人自然都明白慕容垂的维护之意了。
慕容麟咬着牙心中恨恨。他知道,慕容宝的地位是再也难以撼动了。
“当初发兵之时,高湖曾提醒朕不可以太子领军,朕没有听他的。如今看来,是朕糊涂。太子理政治国是有能力的,但领军打仗确实是他的短处。朕用人不当,自然也是朕没考虑周全之过。在兵马调度上,朕没有给他最精锐的兵马。龙城精骑并未出征,那可是在草原上作战最强力的兵马,这也是朕的过失。总之,朕担大责,太子次责,领军之将各有责任。”慕容垂继续道。
慕容宝跪地磕头,颤声道:“父皇揽责,儿臣愧不可当。儿臣岂敢让父皇为我开脱。父皇一世英名,百战不败,是儿臣让父皇蒙羞了。”
慕容垂沉声道:“太子,朕说的很清楚的,非你之过,你何必自责。什么百战不败?朕早已败过了。攻徐州朕就已经败在李徽之手了,那些虚名,朕也早就不在意了。起来,再有此举,朕必罚你。”
慕容宝忙爬起身来,站到一旁。
慕容垂哼了一声,看向众人道:“诸卿,虽则伐魏失败,但是朕从不认为伐魏的决定是错误的。拓跋珪野心勃勃,对我大燕不敬,且有觊觎之心。若不攻灭之,则后患无穷。此次伐魏失败,更令其气焰嚣张,对我大燕更无敬畏之心。故而,朕要和诸位商议的第二件大事便是:朕要亲自领军,讨伐拓跋珪。一则报前番失败之仇,二则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