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两方都打红了眼的时候,看热闹的也难免挨拳头。
而在此番同桓玄的交战之中,虽然东府军展现了强大的实力,让桓玄遭受重创。但是李徽心里明白,这样的胜利来的很侥幸。
枞阳县城一战,暴露了东府军诸多弱点,需要整顿改进,调整军队建设的思路,以更适应目前的战争。而水军一战,看似大获全胜,但其实那完全是靠地形的优势,火器的优势创造出的战果。在水军实力上,东府军水军远远不及对手。
那些贴近对方的惨烈自爆固然英勇,但那正是因为实力不如才做出的牺牲。正面水上对决,即便有上船的火炮,也绝对不是荆州水军的对手。
而未来,要控制成败关键的长江水道,确保江北地盘的稳固,则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军才成。在这一点上,东府军差的很远。
荆州水军那些重楼战船的雄姿,李徽看了可谓垂涎欲滴。那才是水军该有的模样。反观东府军的水军,战船又小又矮,载员有限,也不够坚固。岂是强大水军的模样?
水军的建设必须提高到一个较高的优先级上,否则在未来便会失去主动,处处受制。淮阴北造船厂和射阳湖造船厂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升级,要招募更好的工匠,制造大型重楼战船。并且,火炮上船之事必须要大力的钻研,需要上船最为先进的火炮,从而以强大的水军为支点,掌控长江中下的命脉。
这些事都需要回去和众人讨论确定,并且想办法挤出钱粮人力进行推进。现在做或许都已经有些晚了,但总比不做要好。李徽只希望再给自己一些时间,能够让大剧变来临之际更加的从容应对。但是,这恐怕是一种奢望。
鉴于这些原因,李徽不能在此久留。此处留下李荣和郑子龙坐镇,四万兵马也将驻防于此,以防万一。而李徽决定赶回淮阴主持推进这些事务。
正月十二,李徽召集李荣郑子龙等人,交代了一些相关事宜之后,决定次日一早便动身回淮阴。
当日晚间,李荣等人设宴为李徽饯行。酒宴结束之后,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