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李如松主动请战的奏疏一到司礼监,隆庆立刻就把高拱、张居正叫到了乾清宫。
很显然,这事就是要快准狠。根本没有多余折腾的事情。隆庆先跟两位大臣拍板细节后再让去内阁票拟投票。
高拱拿着翻译的皇帝的嘱托,本来想着内阁还会有一阵拉扯的。
说巧不巧,当天朱雀国的新国书又到了,愿意恢复大明官船的正常通航,同时希望恢复与大明的贸易,正式内附大明,向大明称臣。请大明皇帝册封,哪怕不是王爵的国主也成。大明与朱雀国永为爷孙之国。大明是爷爷,朱雀国是孙子。
高拱看了内阁现在眼前就这么两人。次辅兼兵部尚书张居正,高拱自己的哥们阁臣兼户部尚书郭朴。
内阁拢共三个人,一个自己的哥们,另一个自己从徐阶手里挖墙脚提携的后生。
很快,内阁主持几乎是刚把李如松的奏疏念完,随着高拱举手,张居正与郭朴,明明举手的起步要晚一点,但举起来的动作却反而比高拱更迅速。
事实上,从隆庆元年开始,张居正与郭朴几乎就没有投过一次反对的,举手一个比一个快,练得手速都快了不少。
高拱看两个这个配合,早就没有一开始的开心。
郭朴这么盲目支持,高拱是理解的。但张居正如此支持,还真的是得了徐阶那死乌龟的真传了。
不过一切看政绩说话吧。
只要能把石见银矿稳住,朝政一切都还有办法。
很快隆庆元年的最后一道圣旨下来了。
前锦衣卫指挥使李如松,交还了锦衣卫指挥使职务,保留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转任神机营总兵提督,领三千神机营精锐连带京营骑步正兵一万人,辅兵民夫两万人,即可开拔倭国,解救石见银矿与倭国国主。
派内臣许仪为监军太监,南直隶户部尚书谭纶为总督,入倭国后暂代倭国事以协调大军后勤。
另外,还传旨朝鲜,令其负责一部分沿途补给。
这道圣旨下来,还是把整个京城的舆论炸得不轻。
因为隆庆元年,整体来说,实在是有些壮志未酬一身伤的味道。
除了整个河南南直隶黄河下游疏浚河道与辽东大开发做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