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王崇古、海瑞、王国光领命。
张居正看海瑞要质询弹劾的事儿已经结束,拿出了奏疏说道:“朝鲜战事,陛下,要不要派御史前往开城”
“其战功率在塞外,易为缘饰,战场不在腹地,难以监察,若敌入我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甚或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阁部恐被蒙蔽,臣以为再派御史前往开城探看为宜。”
张居正要求御史前往亲自查看战果,如果开城、临清真的收复,那论功行赏不在话下,但如果是瞒报,那朝廷就该做好准备。
梁梦龙是张居正的嫡系门生,是吏部尚书、是内阁候补,若不是这次梁梦龙总督军务前往朝鲜,这个时候,梁梦龙就该议入阁之事了,戚继光自然不必多说,奉国公三个字足矣。
“陛下,不是臣疑心,大军征战在外,派了御史前往,也好堵住一些贱儒的嘴。”张居正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一,他说不是疑心,其实就是疑心,他不信任殷正茂、凌云翼、潘季训,不信任自己的门生梁梦龙,也不信任戚继光,这是多年残酷政斗的本能,信任在官场这个宦海是极其奢侈的。
二,堵嘴,省的言官胡说八道了,他直接派几个御史前往,看看真实情况。
朝中已经有这种声音了,因为戚继光给出的战报,实在是太漂亮了,到现在京营在朝鲜战场的阵亡,一共就十八个人,算上负伤,也不过五十余。
“那就依先生所言。”朱翊钧准许了张居正的提议。
万历十四年四月末,朱翊钧收到了王崇古的奏疏,汇报了毛呢厂大火的具体情况,事情并不复杂,一名会办,管理丙字库的三个管库大使,再加上二十七个精纺毛呢的匠人,操办了这次火龙平账。
其中还有一个大工匠,涉及其中。
王崇古其实已经查的差不多了,他就是在最后补足证据,也在追回损失,这可是给内帑、国帑交的银子,这少一厘银,王崇古都得自己补进去,欠皇帝银子这种事,实在是有点可怕。
钱其实没多少,主要是恶心。
“大工匠汪古惕。”朱翊钧看到这个名字,叹了口气,毛呢官厂大工匠满打满算才二十四名,这就因为这次的纵火案,少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