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是。”罗贯中想了片刻,猛地一击掌:“我还没想到过这个方面呢。公子您可真是厉害。这种巧妙的计谋,也难怪他们不知道。连我们中原那边,能想到这一出的都不多吧。”
“不至于不至于。”郭康谦虚地摇摇头:“这就是诸葛丞相故智而已,哪有什么好吹嘘的。”
“诸葛丞相有这种计策?”罗贯中惊讶地问。
不过,他想了想,又自言自语起来:“说起来也对啊。关公之后,我的三国话本,停了好一阵子了。最近,我有点空,想要继续整理后续的剧情,却发现一直没想好,怎么写诸葛丞相安定南中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他能安定南中,靠的肯定不止是动兵,也是靠攻心才可以。但怎么攻心,我一直都没什么概念。感谢您这个现成的例子,我好像知道,怎么写最精彩了。”
“啊?这也行?”郭康大为惊讶。
“当然。像赤壁之战的细节,史书上就已经没有多少记载了。但话本里,这一段十分重要,需要写详细的过程。因此,我就参考了太祖当年在鄱阳湖的战例,写了这一部分。事后看,还挺受欢迎的。”罗贯中高兴地说:“二位这次要是能成功,我后面也就知道怎么写了。您也不用谦虚,您确实是和诸葛丞相一样有智慧的人啊。”
“呃……”
郭康其实惊讶的不是他要借鉴战例,而是突然意识到,他想这个主意的时候,确实是受七擒孟获的启发。但这个故事,应该不是历史上的实际例子,而是三国演义里虚构的。
也就是说,他从三国演义里,学到了诸葛丞相的计谋,导致他进行了效仿,继而导致作者收到启发,把这个计谋安排给了演义里的诸葛丞相。听着还挺奇妙的……
当然,按一些说法,诸葛丞相是天兄的大哥。教士们说,天兄出现在不同的时间线,是合理的;那诸葛丞相出现在不同的时间,显然也是正常的。想到这,他感觉也不奇怪了。
而那边,脱欢也在继续。
“诸位,你们想追随谁,我也不会管。我这边只招揽自愿的追随者,不需要强迫别人做什么。”他对马穆鲁克们说道:“当然,如果想留下来,我就更欢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