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辉祖回答说:“呵呵,沈神医您想多了。”
“那么汪兄,我们是不是可以着手准备了?”
“当然。”
曹娥镇,曾是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宁静之地,处处流淌着祥和气息。如今,紧张与坚毅的氛围却如潮水般,将整个镇子彻底笼罩。全镇男女老少,皆为抵御即将兵临城下的敌人,倾尽心力,全力以赴。
镇口仿佛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劳动战场。青壮年们好似不知疲倦的拓荒者,扛起锄头、铁锹,步伐匆忙却沉稳有力。他们分工井然,一部分人奋力挖掘深深的壕沟,一锹一铲,泥土纷飞,壕沟逐渐变得宽阔深邃;另一部分人则齐心协力抬起厚实木板,喊着整齐号子,将木板稳稳竖起,深深楔入泥土之中。这些木板紧密相连,宛如忠诚卫士,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御壁垒,任何来犯之敌想要突破,都得煞费苦心。
镇中的铁匠铺,此刻热闹非凡。炉火熊熊燃烧,跳跃的火苗好似也在为这场抵抗助威。铁匠师傅们袒露结实臂膀,汗水如注,顺着脸颊滚滚滑落。他们双手熟练挥舞铁锤,一锤又一锤重重砸在烧得通红的铁块上,火星四溅。在这有节奏的敲击声中,长枪、大刀逐渐成型,锋利的刃口在火光映照下闪烁着凛冽寒光,仿佛在向敌人发出无声的威慑。
街头巷尾,妇孺们同样忙得不可开交。女人们围坐一处,手指灵动翻飞。她们拿出家中珍藏的布料,熟练地裁剪、拼接。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家园的守护之情。不一会儿,一件件崭新的军衣便在她们手中诞生。一旁的孩子们,眼睛瞪得如同铜铃,满是好奇与兴奋。他们小手紧握着工具和材料,在人群中灵活穿梭,小小的身影充满干劲,为紧张的备战工作增添了几分活力。
老人们则聚在镇中心的老树下,围成一圈。他们虽已年迈,身体不再矫健,但眼神中透露出的智慧与坚定,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商讨应对之策。有的凭借多年生活经验,分析敌人可能的进攻路线;有的回忆曾经听闻的战斗故事,为大家出谋划策。他们的存在,如同给全镇人吃下一颗定心丸,让曹娥镇在紧张备战中多了一份沉稳与从容。
镇外的田地里,同样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