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会议结束后,参会的一些人一合计,达成了统一认识:
去找老师!
艰苦的抗战已经结束,国民政府内部进入了排排坐分果果的时代。
过去的东北区,清一色的张安平嫡系,于秀凝总览全局,后至的许忠义深入敌后依靠天赋技能展开“同化”,宫恕总揽行动力量,虽然艰苦而卓绝,但人心很齐。
可谓是苦中有乐。
但抗战结束以后,一切都变了。
在分果果的关键时候,张安平为军工产业而奔赴远走海外,东北区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军统局本部中的其他势力开始了对东北区的入侵,这小半年以来,东北区的一众人那叫一个憋屈啊。
这一次局本部召开统一思想会议,东北区的这些骨干一到重庆就找张安平报道,可惜张安平不在。
现在听闻张安平在家过年,像是游子的东北区众人说什么都得找主心骨。
于是,就有了出现在张家的这一幕。
许忠义、宫恕、陈明、于秀凝、顾雨菲、齐思远、余则成、左蓝……
张安平的学生们,不,准确的说是军统张系“二号家”的核心骨干,一个不落的出现在了张安平的面前。
特二区时期,张安平目光转向东北并开始“开荒”后,他手下的骨干们便开始分散。
于秀凝夫妇带着一票人去了东北,余则成则带着一票人去了昆明组建滇缅公路情报站。
滇缅公路封闭后,余则成等人悉数支援东北。
这就让东北成为了张安平的第二个“一亩三分地”,虽然他从未踏足过东北,但东北却是名副其实的张系的自留地,正儿八经的“二号家”。
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张安平就没怎么见过这些学生了。
【最后一战】布置会,东北区因为特殊的形势而未能派人参加,这战后的第一个年,被“发配”了数年的学生们,终于能回到重庆了——于是便有了现在的这一幕。
看着这些数年未见的学生,张安平的脸上露出了笑意,将手中的福字交给了懂事的望望后,张安平将居家好男人的气息悉数收敛,转瞬间恢复成为了那个在上海的无敌王牌。
只是,这一次他嘴里说出来的并不是命令,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