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你在家那边是种地还是?”
张杭和黄玉玲的父亲聊了起来。
“是啊,种地,一共得有五垧地了。”
“种什么啊?”
“玉米多,大部分都是玉米。”
“玉米去年价格不错,去年是九毛钱一斤吧?去年收成也挺好的,种地都赚钱了。”
“啊对,去年赚钱了,不是九毛多,八毛五分,我家那边没达到九毛。”
“那江州这附近是过了九毛,得有九毛三分了。”
“哈哈哈,要是九毛三啊,那我们能多赚不少呢,五垧地能多赚至少两千块钱吧。”
“黄叔家那边,是哪个农场?”
黄玉玲的家里,来自于省内的一个农场。
“三河农场。”
黄玉玲的父亲回答道。
“那你们的地都挺多吧,我老家是枫叶镇,那边也有个枫叶农场,归鹤城管,那边的农场,只要有房子,是本地户口的人,满十八岁就能拿到接近三垧地,这儿还是大亩,是十五亩一垧的地皮,地卖出去,一年能拿一万出头,一家三口人,一般都办这些东西,一共有八垧地,每年啥也不干,就能有三四万的收入。”
张杭将这些消息说了出来。
“少了。”
黄玉玲的小叔叔笑着说:“在我们那儿,八垧地得有五万了,我们那儿一垧地六千出头。”
“奥,可能差不多,我知道的还是前年的地价呢。”张杭笑了笑。
“前年,那都很远啦。”
黄玉玲的父亲笑着说:“地价每年都要变,一般都是涨钱。”
“也对,其实种的也不太一样,我家那边也是玉米多,上次我们自驾游,一路往北,看到了很大一片黄豆地。”
“那应该是九溪那边,九溪那里大部分是种黄豆的。”
“种什么东西,一般农场都是分发制,抽签的那种,只有真正的农村,才是随心所欲,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农场管的多一点。”
“其实农场户挺好的,每年都能拿一笔钱,这要是打打工什么的,条件都能不错。”
“我们家”
话匣子,彻底打开了。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