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诗是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词,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其中少数也夹杂着一些规劝类的内容,但是一般都十分隐晦。
这件事情十分有趣。
可以聊的点很多。比如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刻在骨子里的一些东西很难改变。
人要做到自观是非常难的,因为自观需要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就像大多数投资者一开口,我就可以得知他是否能在股市里赚钱,是否适合在股市里生存?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基于此。
投资者的成长经历、职业经历等,对他在投资上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还比如一个普通的打工者,一个坐办公室的公务员,一个公司高管,一个企业老板,这几类人的思维方式是天差地别的,职业习惯可以深深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模式。
单单一个等靠要的思想就不是说改就改的,等靠要在很多人的脑子里面已经深深的扎下了根,并且他自己根本意识不到。
就是前几天聊雍正王朝时,聊起的担当也是。有些留言根本不愿意翻。
有的人一看到就有所感,有所收获。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是咋回事,他的观感依然局限在他原有的思维体系里,并且自己不知道。
以前看到别人的错误,我会好心的去提醒,现在一般会直接略过,除非关系特别好。不是因为不再热心,而是知道没用,有点像佛家说的机缘未到。
以前听机缘未到这几个字时,还有点迷惑其确切的意思和原因。后来知道原来说的是,受助者自身必须有所感有所应的时候,他才愿意张开嘴,你才能喂他,才能帮他。否则要么喂不进去,白白浪费食物,要么就吃呛了。
在这一点上,佛教和基督教有很大的差别,佛教不主动传教。
正宗的教义里面一直规定,佛教徒出家前必须经过父母家人的许可,否则不允许剃度。
这一点,在前几年看到一个北大学生出家的时候,还和朋友聊起过。
好了,不聊了,这个话题聊起来下午就太累了,得聊上万字。就这样吧,听得懂就懂,听不懂就算了。
偶有所感,纪录之。
对了,还有下周,看法不变:不知道。
非要说的话,那就稍微注意一下短期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