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是比谁活得久。
哪本书里提到过。
大致意思就是影视圈里,一直都有个隐性的积分系统。
国内国外,皆是如此。
积分越高,就意味着在圈子里地位越高,站在了整个圈子生态位的上层。
除去了血脉里传下来的积分,想要上位最直接的方式只有两个。
第一,刷奖。
只要执导的电影,能在世界影坛重要奖项证明自己,即可一战成名。
第二,票房。
只要操盘的项目票房大卖,藉此证明自己。
继而资本就如闻着血的鲨鱼,合力抬你上位,立刻身价百倍。
这是周余棠第一次执导外片。
先在威尼斯一鸣惊人,借着票房席卷全球。
名利双收,势不可挡。
根据鲍勃这个老灯的说法,近来好莱坞都因为周余棠发生了大地震。
因为这部算上后续追加奖金、总投资仍不过七千万美元的文艺电影,却轰下了超二十亿美元的票房!
堪称记录粉碎机,如此恐怖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创造了世界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专业的票房数据分析机构,根据现有的各项数据各种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商业大片不存在了
这对那些大制片厂带来的冲击绝对是颠覆性的。
打个比方。
你在直播间怒刷几十万大出血才获得连接下海主播的机会,跟花3k在商k感受大学生活美好。
哪个更具性价比?
除去追求精神刺激人傻钱多的凯子,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好莱坞这些大制片厂,连华尔街都给算的明明白白,当然不乏聪明人。
华纳这边连开了不知多少场研讨会,再议未来dc宇宙电影基调的问题。
甚至就连老对家漫威,也在讨论深沉题材风格的超英电影项目的可行性
只要能赚钱,给观众上内涵深度也不是不行
“全体起立!大都督牛逼!”
“华纳真有点狗运在身上的,当年诺兰的《蝙蝠侠》抬了一手,现在周余棠又用《小丑》把dc盘活了,全球票房血洗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