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理国家这一块,武皇无疑是优秀的。
他心胸宽旷,有着自己的判断,但不会盲目自负。
因此,很多人的言论和意见他都听得进去。
今日之所以想听听女儿在交州的所见所闻所想,便也是为接下来配合李昭所准备。
因为李昭已经在来信中给他说的很清楚,在明年夏天的时候,便会在交州的三州四府境内各自修建一座交州学院的附属学院。
这些附属学院也都是依托于交州学院的,但主要学习的就是专业性的技术,培养专业性的单一学科人才。
如果说,交州学院的学子往后走的是高端路线,那么交州学院的附属学院走的就是中低端的路子。
不是他想将人分成三六九等,而是整个社会便是如此。
有的人终究是爬不上去的,局限是摆在那里的。
即便是强行推上去,最终吃亏的是他自己,还有可能祸害所有人。
底层人有底层人的生活方式,上层人有上层人的生活方式。
李昭能给他们提供的便只有一个机会。
因为在李昭之前,他们这群底层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有读书的机会。
至于学艺……说句不好听的,难度一点都不比读书小。
古代的师徒制关系是很严格的。
三年学徒起步是最基本的,说不定还学到什么本事,得长期跟随着。
更何况,一般的老师傅也不会轻易收徒,因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此外,老师傅需要考察品行、德行、悟性等多个方面。
倘若不达标,即便是跟随在他身边,他也不会教真东西。
李昭不可能让这种模式继续发展下去,但他也没有否定这种模式。
因为站在他的角度,站在他的立场,这种发展模式太慢了。
交州缺人,诸位皇子缺人,整个大武境内都缺人。
那怎么办
顺其自然的话,那李昭所做的一切努力就都崩了。
他只能强行改命!
那就是主动培养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让他们有一门本事。
至于以后的造化,那便不是李昭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