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才是为了采访吴庸。
因为她很有自知之明。
跟其他这些大电视台的老油条记者同一个赛道竞争,根本没有她发言的余地。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吴庸竟然点她了。
女记者看着吴庸点头,激动万分,脑子一阵空白,连问什么都不知道了,“我,我,我……”
吴庸笑道:“不用紧张,有什么想问的,只要我能回答。”
旁边所有人羡慕极了。
因为采访这个东西,是有署名权的,谁第一个采访,谁采访到了什么问题。
在这里都有个不成文规则。
只能这个电视台先播放。
其余电视台,只能延后。
这可是第一手新闻啊。
那瘦弱女记者深深呼吸了口气,平缓了下情绪,朗声问道:“吴老师您从藏区回来之后,百废待兴,您有什么想对一些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的百姓说的?”
当这个问题问出。
在场的记者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这位瘦弱女记者。
你问的什么破问题?
你这个叫问题?
好好的一大波流量,就这样给白费了?
真他吗浪费啊。
哪怕是问吴庸为什么会选择倾家荡产去藏区等等,这些问题,都比你问的这个好百倍!
吴庸微笑道:“确定了吗?”
女记者眼里有光,神采奕奕,“嗯,确定了。”
吴庸深深看了她一眼,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当蜘蛛网的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吴庸看着镜头,沉声道:“相信未来。”
众人瞪大眼睛看着吴庸。
这是……
这是一首散文诗……
许多人激动了起来,散文诗,吴庸现场的散文诗。
这是以一首散文诗的形式来跟灾区的百姓说话。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