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属于国资,但不属于央企,都属于地方国资。
如果是中枢直管的企业其实还好,因为江州好几家大型国企,都涉及军工和尖端装备制造,王易以前和他们都有往来。
但真正左右民生经济的,又不是这些企业,而是江州地方国资掌控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上至决策层,下到中层管理人员,关系都盘根错节,是地方势力几十年发展下来的,非常排外不说,还早就圈地跑马不容外人插手。
通过这几天和姜姗姗的交流,王易知道很多江州企业,名义上归国资委监管,可实际上掌控力极低,一些国企内部已经形成独立王国,甚至还有侵吞国有资产,骗取财政补贴的恶性事件。
“问题很严重,已经不是抓几个人,调整几个岗位就能解决的事了。现在就算姜姗姗做了国资委主任,对江州国资系统也不会有任何实质性改变”在近一周的深入调研了解后,王易凝重的向萧书记汇报了情况。
“困难肯定比我们想象的更多,江州在我们手上只能变得更好,所以再大的困难都只能克服,你了解这么多情况,有没有什么想法?”萧书记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说的都是我们如何如何,现在这种重大事件上,也都会首先考虑王易的建议。
见到领导如此有决心,王易想了一下后说道:“积重难返便只有改革一条路了,亦如当年的乡镇企业改革,恐怕在江州也只能掀起一场改革了,省属国企改革”
当一个问题成为普遍现象时,已经不是缝缝补补能过下去的了,便只有进行重大改革一条路。
但改革通常都会有极大的代价,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作为市委书记,他内心其实是不想进行改革的。
因为宁不做也不错,对他来说政治风险越小越好。
果然在思考许久后,萧书记开口说道:“我认为现在不是进行大改革的合适时机,这个时候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萧书记的话很简单,但也明确的拒绝了王易的建议,可以说这是两人第一次出现意见分歧。
不过王易倒不觉得这有什么,因为到了萧书记现在的位置,考虑的确实很多,就连王易自己都不敢保证,如果换做自己到了这个位子,面对这样的情况,还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