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存在于生灵界中那些更容易修仙问道的其它世界,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在
那里,诸多事物的发展轨迹,是否仍会如人类此刻所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呢?
陈十一所提出的三界论,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大片区域,已然阐述了大部分关于世界构成、运转的原理。
而从这已有的理论基石出发,通过层层推导、深入剖析,也足以让人类探寻出那至关重要的一小部分未知。
灵,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它所拥有的视野是真正意义上完全的视野。
在其未经雕琢、尚未具备完整认知的初始阶段,“他” 宛如一位拥有通天彻地之能的观察者,既能将生灵界中诸多纷繁复杂的小世界尽收眼底,也能清晰洞察到深渊的神秘与灵界的奥秘。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人在 “做梦” 这一特殊的意识状态下,便能看到那些稀奇古怪、光怪陆离的各种世界,是灵在借助梦境,向人类传递着它所感知到的别样世界的信息。
然而,一旦灵开始了自身的雕刻过程,情况便发生了变化。
灵在镌刻认知的过程,恰似在一片混沌的意识之境中,一笔一划勾勒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轮廓。
每一次对世间万物的感知、每一段经历所留下的深刻印记,都化作了镌刻认知的刻刀,在灵的深处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随着这镌刻过程的持续推进,灵逐渐构建起一套独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然而,这一过程也悄然为其自身划定了难以逾越的界限。
此时的灵,就如同被戴上了一副精心雕琢却又极为特殊的有色眼镜,镜片的颜色取决于它过往所接纳的信息、所形成的观念。
这副 “有色眼镜” 使得灵在观察世界时,被局限于特定的视角。
它只能看见那些符合自身认知框架的事物,对于超出这个框架之外的世界,即便真实存在,也被一层厚厚的迷雾所遮蔽,难以触及。
它所认知的世界,成了它眼中唯一存在的世界,那些未经认知镌刻的领域,即便近在咫尺,也仿佛远在天涯,无法被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