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的今天,仍然拿着二战时代的武器的上百万的苏俄部队只是看上去雄伟,在面对一个远超那个时代苏俄的美国来说根本就不够看,况且美国政府高层依然健全。他们只要缓过劲启动了国家战争机器运行,这百万苏军根本就不够看。
如果只是这样能够让美国上下团结一心,那苏俄的入侵反而对美国是一种促进,但情况却是包括卡维利将军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相信他们真的对美国有灭国威胁,尤其是在看到盟指仅仅凭借了军民联合的方式就重创了苏俄数万的登陆部队。他们相信,只要是能给这个还未到中年的指挥官足够的部队就能立刻赶出苏俄,毕竟,他们也看到了苏俄的部队仍旧是老旧的二战思维下的重装坦克模式,连飞机都是个位数,所以只要建立起来阵线,拖住苏俄那根本就不是问题。而且杜根总统的团体甚至感到一些欣慰,因为这样他就有机会证明自己将会是超越罗斯福的总统。
而也正是这个时候,罗曼诺夫也认识到了百万苏军很难压制住美国,之前计划的斩首行动也破灭了,如今美国只要反应过来,罗曼诺夫只能实行尤里留给自己的备用计划,那就是建立心灵信标,等着集结的美国大军到了包围圈,然后一网打尽。
的确,对于这样的装置,身为总理的罗曼诺夫对尤里是否拥有如此逆天的技术仍心存疑虑。然而,考虑到掌握着苏俄最终的大杀器——战略核弹,罗曼诺夫还是同意了聚集美军的计划。最终,罗曼诺夫采取了多渗透的策略,即利用美国强大的交通网络迅速将自己登陆的百万大军分散开来,进入美国内陆的一些地区,如芝加哥、圣路易斯,甚至是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州普林斯顿等地。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杜根做出一个抉择:是逐步消灭这些渗入美国腹地的苏俄军队,还是想要设下陷阱,直接攻下纽约,然后逐步清除渗入各个地区的苏军。其实这看似一个选择题,其实罗曼诺夫只是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