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袁尚正在北征乌桓,自然无法及时得到刘表已死的消息,更无法应对着突如其来的变局。司马懿与赵云和关平驻守南郡,消息虽然得到了,但是要把消息绕一大圈传回邺城,再送到辽西,也是于事无补的!
何况荆襄内讧,袁军作为援军,身份尴尬,兵力有限,也根本无法斡旋。司马懿这一日站在南郡城头思绪万千,他感知到,曹操和孙权的谋士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的!
而司马懿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已经开始做最坏的打算,一旦荆州被内部分化,外部势力入侵,他该如何取舍。
袁军只有一万骑兵驻扎在南郡,于荆州战局的大局很难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既然如此,袁军如果受到威胁,就不该为了荆州和南郡百姓而殉葬!司马懿本人更不想死在荆州或者被敌军俘虏!所以到万不得已时,甚至还没到万不得已时,袁军就该考虑退路了!
如何把这一万骑兵和两位骁勇的将军平安撤回自己主公的属地就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司马懿也有点做贼心虚,诸葛亮被自己杀了,自己可以撇得很清,一口咬定去到卧龙岗草庐时已经火烧得一片黑色废墟了,压根不见诸葛亮的踪迹即可!
但是这个事情首先还是会让主公袁尚失望,乃至被怀疑,所以司马懿需要一份功劳,一来打消袁尚的失望,二来用功劳让袁尚无法深究和责罚。
司马懿就盯上了南郡守将霍峻和南郡的两万荆州军!
如果能说动霍峻投靠主公,并且收编两万荆州军,回到邺城,那自然是大功一件,主公也就不好对诸葛亮的事情再去深究了。
于是司马懿开始有意识的去拉拢霍峻,争取把这位特别擅长防守的武将招募到袁尚麾下!
司马懿开始谋划如何挖墙脚,整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命令赵云和关平与霍峻结交!经过司马懿的观察,关平和霍峻的关系更近,脾气更投契!因为二人在各自的阵营中,地位都不高,不似赵云那般的有名气得到主公的重视。因此二人多多少少有点同病相怜的性质,因此特别有共同话题和相仿的心理状态。
司马懿就经过几次安排,终于在关平和霍峻友谊不断升级的时候,在关键时刻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