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系列的成功,不仅源于大元帝国的强盛与不可抗拒,更因这些部落内部已失去统一的领导,如一盘散沙,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抗。
回溯往昔,江鸿飞以雷霆之势占领燕京,迫使萧普贤女带领北辽遗民归降,并纳其为妃,宣告北辽的终结。
随后,耶律延禧被擒,大辽帝国似乎也随之烟消云散。
然而,历史的真相远比表面复杂。
即便是在江鸿飞的统治下,仍有不少忠于大辽的辽人选择逃离,寻找耶律延禧的下落,企图复国。
而当耶律延禧全族被俘时,竟有一人奇迹般地逃脱。
这个人就是梁王耶律雅里,他当时率领着数百名辽国将士,先行一步为耶律延禧探路,最终幸运地逃过一劫。
在特母哥等忠臣的护卫下,耶律雅里一行穿越重重险阻,抵达阴山。
在那里,他们意外地与耶律延禧的旧部耶律敌烈相遇。
耶律敌烈曾力劝耶律延禧勿渡黄河,在目睹了皇帝的固执与失败后,带着千余人逃至阴山。
两股力量的汇合,为北辽的复兴点燃了希望的火花。
在达沙岭,耶律雅里被拥立为帝,继承北辽皇统,改元神历,开启了北辽短暂的复兴之路。
耶律雅里与他的父亲耶律延禧截然不同。他性情宽厚,厌恶杀戮,即便是对待逃亡者,也仅以竹板、荆条稍作惩戒。
对于那些愿意归附北辽的部族,他更是慷慨地授予官职,展现出非凡的胸襟与气度。
耶律雅里常言:“愿附我大辽者,来者不拒;不愿者,亦不强求。”
此言一出,赢得了众多部族的尊敬与信赖。
在耶律雅里的治理下,大辽王朝似乎迎来了回光返照的时刻。
迭烈部统军挞不也、都监突里不、乌古部节度使糺哲等将领纷纷率部归附,使得北辽的实力逐渐恢复。
然而,好景不长,耶律雅里性格中的弱点逐渐暴露无遗。
他日渐沉迷于击鞠、打猎等娱乐活动,对朝政之事渐感厌倦。
尽管特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