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6)页
有海路。
    飞剪船离开广州后,一路北上,沿途停靠休整,记录数据,最终耗时二十天,抵达天津。
    这个速度,并不比八百里加急快,但是却大大的节省了费用。八百里加急,那种搞法,沿途是要不断的换马,换人的。
    而贾琏搞出来的飞剪船,只要三个人,如果减少沿途的停靠,全速前进,最多十五天,就能把信从广州送到天津。
    三人的海试还在继续,来的时候沿途不但的停靠,回去的计划则是带足了水和干粮,沿途不停靠,轮流驾驶,追求极致。
    三人上岸之后,并没有继续往京城去,而是拜托驿站把信送到京城。三人则是原地休息几天,等回信来带回去。
    承辉帝接到贾琏的奏折时也很吃惊,因为信里写的很清楚,走海路到天津,再走驿站系统。
    承辉帝敏锐的发现了核心优点,成本。
    传统的驿站体系,成本远远高于走海路的高速船只。当然了,贾琏的意思不是取缔驿站系统,而是建议沿海各省,应该把海路也纳入到驿站体系中。这样做的当然是大大的节省了成本。只不过还有别的问题,就是这成本是节省了,却是理论上的。
    啥意思呢,还是举例子吧。摊丁入亩,从数字上看,税收并没有增加多少,可以说改了个寂寞。
    实际上呢?打掉了诸多灰色手段,让苛捐杂税没法再冠冕堂皇。
    少了这些灰色手段的盘剥,百姓的负担实际上是减少的。
    当然了,都是暂时的,还是那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所以,贾琏在信里说的很清楚,造这种高速的船,目的就是为了快速的传递信息,毕竟茫茫大海,一旦开拓南洋,通信难度会大大增加。能快一点,最好是快一点。其实贾琏最想搞的是电报,问题这玩意他真不懂啊。
    研发厅的那帮工匠确实牛逼,能搞出拉丝机来,但不等于他们能搞出电缆。贾琏都不懂的原理,指望他们么?
    对于贾琏在奏折上提到的招安海龙头的事情,承辉帝觉得这就不算事。重点是贾琏终于开始了南洋的布局,以及贾琏对待东平王、西宁王的态度。养寇自重肯定是不算的,毕竟他们打下来的都是自己的封地。西宁王还好一点,毕竟是丝绸之路的古道,东平王那边,完全是不
第(2/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官运:查房女上司后我开始鸿运当头神三群聊:三国从零开始的变身白毛萝莉之旅!迟来关心比草贱,当初你要分手,现在又后悔快穿白月光穿进be剧本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二婚女总裁后,前妻哭着求复合非洲创业实录我也是皇叔神魔加身,吾当镇压一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