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先生,学生做东,宴请先生,顺便有些事情请教一二。”李元姿态摆的很低,贾琏再牛逼也不敢轻慢,这可是大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殿下客气了,有事情只管问,卑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贾琏依旧不接受先生这个称谓,别说是李元,就算李亨,贾琏也不接受。
李元也不管贾琏接受不接受,继续:“孤在望海楼设宴,先生不必多虑。”
哦,原来是在外面请客,不是在你的住处,那没问题了。
贾琏听了微微一笑:“如此,卑职就不客气了。”
在外面请客,那叫正常的交际,去李元的府邸,那叫关系甚笃,性质是不一样的。
古人在这些方面分的非常清楚,在家里见客也分的很清楚。有的客人只是在中堂接待,那就是一般的朋友,如果介绍了家里的内眷,那就是通家之好。将来自己要是出事了,家属是可以相托的,受托之人为了自己的名誉,也会尽力照顾周到。
有个观点,古代的朝廷,道德至上,做人做事,都要讲道德,而不是讲法律。这与西方有本质上的差别。
人类社会的本质就是人组成的社会,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治。西方不比东方高明多少,甚至因为去责任化,以及崇尚个人的自由,社会整体道德水准较低。为何现在西方整体保守主义抬头呢?不就是经济不行了么?所以啊,别把表象当本质。
推崇法治与推崇道德的本质不同,无非就是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没必要上纲上线,踩一捧一。
中华文明能绵延至今,在低谷之时还能凤凰涅槃,重新焕发出生机,不外乎“兼容并蓄与时俱进”。
我们是文明,西方是公司,不一样的。
扯远了!
李元包下了城里最大的酒楼,宴请的客人并不只是贾琏一个,三司等衙门的主官也都一并请了。
不这么做呢,贾琏是不会接受宴请的。
区别在于,其他人都是发请帖,贾琏是李元亲自来请。
宴会很正式,吃喝玩乐这些不赘述。乐呵之后,李元示意伶人退下后才当着众人的面向贾琏请教。
“贾大人,孤这些日子观察所见,战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