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士气再次振奋,信心再次回来了。
主教完成弥撒后,带着五百西班牙殖民地正规军,还有两门大炮,前往侨民区。回来的时候,他可以抄近路,去的时候,只能走大路。
早有防备的第一标,布置了一队(连)人马,监视城内军队的动向,发现这伙人之后,立刻做出了反应。
新军没有必须线列作战的死板规定,装备了线膛枪最大的好处,就是散兵射击的精度大大提高了,米涅弹保证了装弹的速度。
所以,主教带着这伙人的先头部队,遭到了伏击。五十人的先头部队,仅仅两轮射击,就丢下了一半的人逃回去。
得知大路上有远征军的阻击,主教也慌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异教徒的主力已经从各个方面包围上来了。
要怪就怪当初总督在划定区域的时候,,特意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使得聚集地显得有点孤零零的,从任何一个方向都能攻击。
现在这个安排,成为了回旋镖。想要带着大炮赶过去,必须走大路。距离不算太长,也就是三四千米,但就是这么一段路,现在只能硬冲,必须先击败阻击的远征军。
主教下令,大炮展开,轰击阻击阵地。
发射实心弹丸的六磅炮,在西班牙军人熟练的操作下很快展开,对着前方五百米左右的阵地轰击。
实心弹丸砸在沙袋上,看着很吓人,这对于藏在战壕后面的南洋新军而言,基本没啥作用。
嗯,非要说作用,那就剩下壮胆了。
排着整齐队形的西班牙殖民军,在炮击后踩着鼓点开始前进。
阵地上的新军士兵在进入射程后自由射击,真可谓是枪枪咬肉,目标太大了,打不中比打中难度要大的多。
(关于线列阵是齐射还是自由射击,苏沃洛夫的观点是自由射击更好。作为那个时代的名将,作者决定信他。)
西班牙人的阵型硬扛着连续的伤亡,丢下一路死伤的同伴,进入射程后开始射击才发现,对手早跑了。上了阵地才发现,有专门的交通壕,连接到后面至少五十米距离的又一道阵地。这一队新军的作战任务很明确,遇敌之后层层阻击,等待增援。所以,他们就是沿着道路构筑多道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