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然要谈的,但是不能现在谈,必须要让对方足够疼,撑不住为止。
新军早早起来,拔营北上,一路横扫,到一个城镇抢一个城镇的大户。国内的商人跟着队伍,一路走一路低价收购战利品,运回国翻个五倍正常。同时这些商人,也解决了新军的军需,官兵们不用吃难吃的干粮。
后来国内商界流行一句话,跟着贾大人走一趟,比正常一年挣的多三倍,这是少的。多的能挣十倍。
只要能挣大钱,这些商人是真的敢拼命。自己雇佣人马,购买装备,生死自负,不用官兵操心。
左轮这么贵的武器,这帮商人都买走了上千支,弹药无数。自打开启南洋之后,贾琏打造的军火工业,主要买家就是南洋各地的移民,他们全是武装移民,成年男子人手一支燧发枪,左轮也没少买。就是靠着这些,重工业才能生存下来,不然你以为呢。
重工业对于国家而言,从来都是亏本的买卖,但是没这个,就别谈工业化。没有哪个国家的工业化,是靠轻工业发展起来的。
至于南洋民间枪支管理的事情,贾琏是真的不管,在内地嘛,自然是要严格禁止的。
不然村子间的械斗,别人都是拿冷兵器,你拿出一把左轮来,这公平么?
其实贾琏也挺难的,为了重工业的生存,很多事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这一路往北推,沿途缅军的抵抗可以说忽略不计,一直杀到密支那跟前,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前锋遭遇了成规模的缅军,还有象兵哦。
贾琏立刻下令,部队收缩扎营,做好野战准备,做好防火准备。
这段时间太过轻松的新军,不免有点松懈,为此,贾琏亲自带着随从,四处巡视,发现懈怠者,轻者一顿臭骂,重者军官撤职,戴罪立功。
一通整顿下来,新军面貌有所改观,都跟着警惕了起来。
不是贾琏不近人情,实在是身处异国,四周都是仇恨的眼睛,不能有丝毫大意。
别人贾琏不知道,反正他是输不起的,至少战场上不能输。
是夜,果然缅军仗着熟悉地形,发起了夜袭。
早有准备的新军官兵,远则用长枪射击,近则用大炮发射霰弹。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