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圆脑弯,单脚四蹄;脑袋钻进脖子里,舌头贴在肚皮上。装得多走得慢:独自漫步能走几十里,成群结队只能走二十里。
弯曲的是牛脑袋,一对儿的是牛蹄子,横着的是牛脖子,转圈的是牛脚丫,翻面的是牛脊梁,方方正正的是牛肚子,垂下的是牛舌头,弯曲的是牛肋骨,刻出来的是牛牙,
竖起来的是牛角,细细的是牛缰绳,夹着的是牛车轴。牛仰起两根辕杆,人走六尺,牛走四步。
每头“牛”能装下十个人和一个月的口粮,人不累,“牛”也不吃不喝。
打造一匹流马的秘籍来啦!
想象一下,它的骨架长三尺五寸,宽三寸,厚度达到二寸五分,左右对称得就像镜子里的双胞胎。
前轮轴心离头四寸远,直径正好两寸。前腿的洞洞在轴心后四寸五分,宽度只有一寸。
前杠的孔洞在前腿孔后二寸七分,长度和宽度都是一寸。后轮轴心在前杠后一尺五分,大小跟前轮一样。
后腿的洞洞在后轮轴心后三寸五分,尺寸也跟前面的一样。后杠的孔洞在后腿孔后二寸七分,而马背则在后杠孔后四寸五分。
前杠长一尺八寸,宽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也一样。马背上有两块方形的包,每块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宽一尺六寸:
每块能装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到骨架下七寸,前后都一样。上杠孔到下杠孔的距离是一尺三寸,孔的长度是一寸五分,宽度是七分:八个孔都一样。
前后四条腿宽二寸,厚一寸五分。形状像大象,鞍座长四寸,直径面四寸三分。
孔径中间的三条杠长二尺一寸,宽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跟杠子一样。
众将领们围观了一番,纷纷跪地称赞:
“丞相简直是个神人啊!”
几日后,那些木制牛马制作完毕,仿佛有了生命,轻松穿越山川。
士兵们看到这些,都乐开了花。
孔明便指派高翔将军带领一千人马,驾驶这些神奇的运输工具,从剑阁直奔祁山大营,运送粮食,为蜀军提供补给。
后来有人写诗称赞:
崎岖山路驱流马,陡峭峡谷驾木牛。
若有人能学此技,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