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却笑着说:“兵多不一定就能赢,关键在于能否出奇制胜。我依靠陛下的洪福,一定会将公孙渊擒来献给陛下。”
曹叡好奇地问:“你觉得公孙渊会采取什么行动?”
司马懿分析道:“如果渊选择弃城逃跑,那是他的上策;如果守在辽东抵抗大军,那是中策;如果坐守襄平,那便是下策,必定会被我擒获。”
曹叡又问:“这次出征需要多长时间?”
司马懿回答:“往返共四千里路程,去百日,攻百日,回百日,休息六十日,大约一年时间足够了。”
曹叡还担心吴、蜀两国会趁机入侵,
司马懿却表示:“我已经安排好防守策略,陛下不必担心。”
曹叡听后非常高兴,立刻命令司马懿率领军队征讨公孙渊。
司马懿辞别朝廷后,立即下令胡遵作为先锋,带领前部军队前往辽东扎营。
公孙渊得到消息后,命令卑衍和杨祚分别率领八万兵力驻扎在辽隧,周围挖了二十多里的壕沟,环绕着鹿角,防守非常严密。
胡遵派人向司马懿报告情况。
司马懿却笑着说:“敌人不与我们交战,是想消耗我们的兵力。我估计敌人的主力都在这里,他们的老巢一定空虚。
不如放弃这里,直接奔向襄平,敌人一定会去救援,我们可以在中途伏击他们,取得全胜。”
于是,司马懿率领军队从小路向襄平进发。
却说卑衍与杨祚在讨论战术时,卑衍突然灵光一闪:
“如果魏兵来攻打我们,别急着跟他们硬碰硬。他们千里迢迢地跑来,肯定没带够干粮,饿着肚子怎么打仗?
等他们饿得前胸贴后背,自然就会撤退。到时候咱们再出其不意,给他们来个惊喜,
司马懿那小子就得乖乖投降了。这招儿跟当年司马懿对付蜀兵一样,都是靠耗时间取胜。”
两人正聊得起劲,突然有人报告说魏兵往南走了。
卑衍一听大惊失色:“哎呀,他们不会是去偷袭我们的大本营了吧?要是大本营丢了,咱们守在这里还有个屁用啊!”
于是他们两个随后拔寨而起。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司马懿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