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儿迅速将女帝口谕笔录完毕,工整誊写在明黄绢帛之上,加盖玉玺大印,交由快马使者,向着冀州疾驰而去。
朝堂之上,百官们也都在低声议论着。对于卢植提出的先嘉奖、后封赏的建议,大多数人都表示赞同。
毕竟,这样既能安抚前线将士,又能为朝堂争取更多时间来商议合适的封赏方案。
就这样,这场关于封赏的激烈讨论,暂时以这样一个折中的方式落下帷幕,可众人心中都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苏曜班师回朝后,真正的封赏难题才会摆在眼前。
于是乎,散朝之后,官员们三两成群,一边朝着宫外走去,一边小声议论着今日之事。
“卢太傅这主意,倒也稳妥。只是日后该如何封赏大将军,实在让人头疼。”侍中董承走在路上那是一脸的为难。
在他身边,尚书令朱儁微微摇头,苦笑着回应:
“是啊,大将军战功太过卓著,寻常的赏赐根本不足以匹配其功勋,可又不能坏了祖宗规矩,难呐!”
而这时,在皇宫深处,万年女帝回到寝宫,褪去朝服,慵懒地靠在榻上,眼神也透着几分思索。
红儿在一旁小心侍奉,见女帝这般模样,轻声问道:“陛下,可是在为大将军的封赏之事发愁?”
万年轻轻点头,目光望向窗外,悠悠说道:“苏郎为我大汉出生入死,立下不世之功,朕若不能好好封赏,实在有负他一片忠心。可朝堂之上,众人又各执一词,一时半会儿,还真难有定论。”
接着,万年拉过红儿的小手,轻声问道:
“红儿,你是最早就伺候苏郎的身边人,比所有人都了解他,你来说说,朕到底该如何赏他才好呢?”
红儿想到朝堂上那乱糟糟的一幕,也是叹了口气,犹豫片刻后斟酌说道:
“陛下,依奴婢对大将军的认识,其实他对这些身外之物未必有多在意,他一心的是天下的安稳和百姓的太平,为的是陛下和社稷。”
“只要陛下能够好好的母子平安,心中有他,想必大将军就能非常满足。”
“若是为了封赏之事而让朝堂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