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苏曜更是微微一顿,没想到贾诩竟然能翻出这么个典故出来。
他怎么就忘了呢,大唐不也正是自太原起家的吗?
其大唐盛世,辉煌灿烂、包容万象,与那充满黑暗历史的“晋”字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见苏曜没有反对,甚至有暗暗点头之意,卫明连忙出列赞道:
“贾侍郎此意甚妙!‘唐’字大气磅礴,寓意深远,既彰显了我大汉如今的气势,又与大将军渊源颇深,以此作为大将军的封号,实乃恰如其分。”
紧接着,又一堆人纷纷响起赞同之声,卢植虽然对自己拟定的“晋”字被否有些许失落,但此时听闻“唐”字,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更胜一筹,遂也拱手赞同。
终于,朝堂之上意见统一,苏曜便也顺势接受。
“陛下,既然诸位都认为‘唐’字合适,臣也是却之不恭,愿受此封号!”
见大家终于达成共识,万年也终于展颜一笑:
“准奏。改封大将军为唐公,都晋阳,置公国百官,另赐八佾之舞、朱户纳陛。待天下太平之日,再行九锡之礼。“
“至于其他有功将士,就按大将军拟定的封赏执行便好。”
众臣闻言皆是一滞,没想到陛下这一高兴,怎么又加封了?
但苏曜已经领旨谢恩,这会儿也没人再出言扫兴。
卫明和贾诩等人更是暗暗欣喜,这个折中方案显然满足了苏曜的要求,又给足了他的体面,甚至其他将士的封赏也都纷纷落实。
一时间,朝堂之上恭喜、道贺还有谢恩声起此彼伏,吵闹争执了许久的朝堂终于迎来了一次喜气洋洋的气氛。
不过嘛,这样的气氛却没有维持太久。
南方战争的阴云始终萦绕在诸人的心头。
于是乎,在散朝之后,诸位帝国中枢的核心要员便齐聚在政事堂,讨论起应对南方两袁之争的问题。
(本章完)